吴若秋
贵州省九三学社原主任委员
吴若秋,男,1952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神经外科主任、附属医院院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省九三学社主任委员。
人物经历
1978年,在西南地区首先开展脑血管搭桥术;
1981年施行贵州首例大网膜移植术治疗缺血性血管病;同年施行贵州省首例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
1982年开展贵州省首例颅内动脉瘤直接夹闭,动静脉畸形切除;贵州省首例垂体切除及松果体肿瘤全切除术;同年,开展贵州省首例痴呆病人胎脑移植树;
1983年,领导科研组在我国率先建立了帕金森;
1984年曾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
1985年在国内首先报道脑、脑膜的术前人工栓塞治疗;
1986年,在国际上第一次建立了测算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的数学公式;
1989年开展贵州省首例帕金森氏病患者自体肾上腺髓脑内移植术;
1991年在贵州省首先开展对多种类型的顽固性癫痫病人立体定向及深部核团毁损术;同年率先在省内开展病人的立体定向手术;
1994年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合作,首创贵州省对复发性鼻咽癌侵犯颅底患者施行颅面部联合切除术;获得动物脑内自体肾上腺移植成功。
1982年出席日本第六届国际脑缺血显微吻合会议并向大会报告论文;
1984年出席美国。第七届国际脑缺血显微吻合会议并向大会报告论文;
1985出席日本。第十届国际脑卒中会议并向大会报告论文;
1989年应邀赴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1991年,出席天津、亚太地区碘缺乏会议并向大会报告论文;
1992年论文被选在美国国际碘与脑学术会议上宣读;
1992年论文被选在日本第四届亚大亨地区老年病学术会议上宣读;
1994年出席香港亚太地区外科学术会议神经外科会议;
1995年应邀赴瑞士洛桑大学医学院及苏黎士大学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担任职务
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临床实用外科杂志”副主编、“主体定向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癫痫杂志”编委,及“贵阳医学院学报”、“微侵袭杂志”编委等职,是贵州省首批享受政府津贴的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入选中华之最电视系列片人物介绍,是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外科资深学者。
主要著作
著作:
《脑血管搭桥》198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脑组织移植》副主编 199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编《外科疾病最新治疗》1993年天津翻译出版公司。
论文:
1.Extra-intracranial arterial bypass 278 cases with serere inchemic complete stroke (Chinese Med J.95(8)583-585.1982) 吴若秋
2.Follow-up study on 250 patients with extra-intracranial arterial bypass oper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Chinese Med J.99(9)703-703 1986) 吴若秋
3.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附34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 17:388.1979 吴若秋
4.原了性松果体内胚突瘤。 中华医学杂志 1983.63:119 吴若秋
5.74例颅内颅外动脉吻合术随访研究。 中华外科杂志 21:107 1983 吴若秋
6.颅内外疾病的人工栓塞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3:491 1985 吴若秋
7.自体肾上腺髓质移植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65:95 1985 吴若秋
8.脑膜瘤术前明胶海绵栓塞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3) 168.1986 吴若秋
9.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脑血管造影。 中华放射学杂志 15:244 1981 吴若秋
获奖情况
“脑动脉搭桥研究”获1978年省科学会奖;
“脑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获1981年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血管造影的研究”获1983年省三等奖;
“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实验研究”获1983年省科技成果奖四等奖;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及其栓塞的临床应用”获1984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的鉴别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获1989处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地方性克汀病人脑诱发电位及耳蜗电图研究”获1989年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颅脑外伤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研究”获1991年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所获荣誉
2024年9月,被授予“九三楷模”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5:5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