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墓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镇墓,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魏塘街道花园路178号,总占地约740.1平方米,元朝时期的古遗址。
历史沿革
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十五日,吴镇逝世,下葬是处。
吴镇墓侧之梅花庵,于明万历间为守墓重建。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吴镇墓。
明泰昌元年(1620年),同里钱士升捐资扩建梅花庵,董其昌题匾额。
太平天国时,梅花庵遭兵火毁前殿,后按原样修复,其后又多次修缮。
1984年4月3日,浙江省文物局同意嘉善县建立吴镇墓(故居)文保所。
1986年,梅花庵后殿、僧舍进行落架翻修,并对吴镇墓维修加固,修复梅花泉和洗砚池。
1989年1月、1990年3月,香港英籍华人万春先先生共捐款10万元,浙江省文物局拨款2万元,嘉善县政府拨款4万元,对梅花前殿进行落架翻修,梅花亭恢复原样,陈列室重新布置,设展橱22.6米,陈列吴镇画复制品45幅和吴镇家谱等。1990年9月,开始对外开放。
遗址特点
综述
吴镇墓分为墓园和梅花庵两部分,总占地约740.1平方米,总平面呈近似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墓园位于梅花庵的西侧,棺木停放于地面,垒土为山。吴镇墓650余年来保存完好。墓侧之梅花庵,多次修缮,基本形制保持不变。
吴镇墓
吴镇墓坐北朝南,墓基为八边形,用条石砌成,条石棱角上刻有如意纹。墓碑上有万历年间嘉善知县谢应祥所写的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十字。墓前有梅花泉,泉井石圈系1984年在修葺梅花庵时发现、按原貌恢复。墓东西两侧有碑廊,西侧陈列草书《心经》两方半,根据吴镇墨迹刻石,后有清刘墉、永惺、钱泳、钱樾题跋刻石。另有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曹廷栋撰并书的《重修梅花庵募引》石刻和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刘臻书《重修梅花庵记》碑。东廊陈列吴镇画竹刻石八方。与吴镇墓相对有梅花亭,亭匾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江峰青所题,亭内立《修梅道人墓记》碑,碑由明泰昌元年(1620年)名士陈继儒(眉公)所撰并书。亭西为洗砚池,池西有门通吴镇书画院。
梅花庵
梅花庵坐北朝南。共前后两进。前面一进为正殿,面宽三间,硬山造,今辟为吴镇生平及其作品陈列室。由当时的礼部尚书、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题写匾额。
文物遗存
“梅花和尚之塔”碑
吴镇墓前立其临死前自书的“梅花和尚之塔”碑。
“八竹碑”
明书画鉴赏家李日华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将家藏吴镇八幅画作勒石而置梅花庵中,世称“八竹碑”。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里人钱黯得到原拓本后请人重刻,遗迹遂复存。作品内容一律为竹子和石头构成的双清图。
“草书心经”碑
草书心经,是吴镇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幅单独的书法作品。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吴镇晚年时寄托佛教“空无”思想、陶冶性情的典型书作。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吴镇(1280年~1354年)是嘉善县魏塘人,元代大画家。吴镇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善画山水竹石,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季四大家”,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吴镇的作品大都藏于台湾,还有一部分作品为美国、日本和国内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收藏,浙江省宁波市的“天一阁”也珍藏了吴镇的“双桧图”。吴镇去世后,安葬在他的住所内,就是梅花庵内,墓茔几百年来一直没有移动过。
主要展览
吴镇纪念馆
吴镇纪念馆,位于嘉善县魏塘街道花园路178号,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78平方米。整个纪念馆分梅花庵古迹区和山门外区域两部分。
文物价值
吴镇的作品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所特有的文化品质,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纪元,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吴镇墓为后人纪念他提供了载体,为研究吴镇作品及浙江地区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吴镇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吴镇墓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魏塘街道花园路178号。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吴镇墓,路程约2.7千米,用时约6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21: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