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
国民革命军抗日将领
周元(1894年12月5日—1938年5月9日),广西龙州教导团毕业,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教班第五期毕业。1924年,任广西定桂军二旅补充团团长。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三旅九团团长,十九军二师少将副师长。1937年,因战功晋升为中将。1938年5月9日,于安徽蒙城阵亡。
早年经历
周元,字凯之。1894年12月5日,出生于广西明江县(今宁明县)明江镇洞廊村一个壮族农民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心存报国之志。
1909年,入广西左江镇总兵陆荣廷部当兵,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
1917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
1920年,追随李宗仁
1924年,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他作战勇猛,为人豪爽,又天资聪颖,屡立战功,由士兵逐级提升至营长。
1930年,任龙州教导团团长。
1934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五期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第48军第173师副师长,授少将军衔。
奋勇抗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周元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0月17日,在上海陈家行指挥战斗时,英勇拼杀,虽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他的忠勇爱国精神,受到上级嘉奖,被擢升为中将副师长兼517旅旅长。淞沪会战失利后,1938年2月,第21集团军奉命开赴皖北,周元所在的第173师布防在淮南田家庵一线。
1938年5月初,日军在台儿庄受挫后,便调集数十万大军围攻徐州,妄图歼灭第五战区李宗仁部。为避免重蹈京沪战场覆辙,李宗仁决定放弃徐州,转移到豫南、皖西一带,并命驻守在淮河中上游的第21集团军第7军第171师师长杨俊昌率一个团守宿县,以阻止沿津浦线北上的日军;命第48军173师副师长周元率一团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涡河而进之敌,以掩护主力撤退。
5月6日,日军3000多人配合机械化部队,在飞机的掩护下,一路沿涡河南岸的蒙蚌公路向蒙城进犯,一路由涡河北岸大道西进。这样,蒙城、宿县便成为阻击敌西进北上的要冲,一场血战无法避免。
1938年5月6日,周元到达蒙城后,决定根据地形,以第三营(营长蓝权)的主力,在东门外附近各村庄占领阵地,其一部占领东门内大街两侧街市,并构筑街市的巷战工事;以第一营(营长贾俊优)主力占领南门外小街市及南门城顶;西城郊外地形平坦,村庄离城数里,敌人接近较难,由一营酌派少数兵力防守及构筑城上工事,其余在南门内占领阵地并构筑巷战工事;第二营(营长李国文)以一连占领北城外的河边街及西北角之小北门,向涡河北岸严密警戒,并防止敌人渡河,其主力为团预备队,控制于北城内,并构筑各街布及北城的防御工事;以团捜索队(约70余人,配轻机枪两组、步枪兵30人、驳壳手枪兵30人,每手枪兵配大刀一柄)在涡河北岸之全集与移村间活动,并向龙坑方面警戒。
同时,周元令各营于7日上午挖掘散兵坑及各种掩体设施,并完成树干鹿砦及树枝鹿砦各一道。城头布有散兵坑且凿穿城墙作枪眼,并加掩盖,周围战壕壕底及敌易接近点均布满竹钉,各城门均用石条及沙包堵塞。此外,周元又命令各街道以石条、沙包等作横墙三四道,各家屋内按需要凿枪眼,准备一旦城墙被攻破后,作为巷战之用。
7日,日军先头部队三千余人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蒙城猛攻,城墙一角被炸开一个缺口,日军蜂拥而人,周元沉着指挥,率官兵奋勇抗击,击溃日军进攻。8日晨,日军炮火向城南外阵地猛轰,敌机来回俯冲、扫射、轰炸,城内外一片火海。上午,日军援兵赶到,再次猛烈攻城。我军顽强应战,屡次击退敌军。战至下午1时许,东南城墙被轰塌一角,日军乘机涌入,敌我展开激烈争夺,双方伤亡惨重。周将军誓与蒙城共存亡,决心同日寇血战到底。9日拂晓,日军轮番从三面攻城。中午,城西南失陷,我守军浴血战,拼命堵截人城之敌。周元率众与敌军展开巷战,沿街断杀,逐屋争夺。不久,四门相继被攻破,我军退守城中。周元调集伤员、勤杂等二三百人,与日军作殊死搏斗。下午4时许,周元在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44岁。
民众纪念
周元将军殉国后,蒙城人民把将士的尸骨收集起来,在东门外庄子祠东侧筑起高大的陵墓,墓前竖有“周副师长殉国记”的纪念碑。同时,还把城关镇命名为“周元镇”,将乐育小学改为“周元小学”。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悼周元副师长》文章,称“痛惜国家失去了良将”。
在周元的第二故乡——广西桂林市南部,还立有“故陆军中将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抗日阵亡纪念塔”一座,塔高5公尺,呈三棱形,两侧刻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手书写的“成仁取义”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书写的“痛失干城”的题词。
周元将军牺牲后安葬于宁明烈士陵园。1985年5月21日,国务院民政部追认周元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11:07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奋勇抗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