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健,女,1953年3月23日出生于贵州贵阳,河南南乐人,第四纪地质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共建的“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实质性双聘教授。
人物经历
1968年12月至1972年03月,在贵州省罗甸县插队做知青。
1972年03月至1973年09月,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担任教师。
1973年09月至1976年07月,在贵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
1976年07月至1978年11月,在贵州省赤水天然气化肥进口设备厂担任英语技术翻译。
1978年11月至1985年04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担任实习员。
1985年04月至1999年09月,任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7年05月至1988年10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理系学习硕士学位必修课。
1992年09月至1995年12月,在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05月,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主委。
1999年09月至200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主委。
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主委。
2002年11月,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2004年10月至2006年07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主委。
2006年07月至2007年07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主委。
2007年07月至2007年12月,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
2007年12月至2008年01月,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
2008年01月至2008年08月,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
2008年08月至2012年06月,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2012年06月至201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副主任、常委。
2016年7月,入选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AGU Fellow)。
2017年11月至2018年01月,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副主任、常委。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周卫健在古气候突变事件、10B环境示踪和14C年代学领域取得系统创新成果。首先报道了东亚季风新仙女木突变事件的可靠地质证据,及其寒冷和降水增加的特点以及高低纬气候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为气候趋势预测提供了历史相似型。创造性地利用黄土10Be定量重建地磁场强度和季风降水变化,为解决中国黄土10Be示踪环境的难题做出关键贡献。创建了大样品-小样品-微量样品14C测年方法序列,解决了当时考古和地质小样品测年难题。近年来主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为地球环境研究提供了平台。
根据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官网显示,周卫健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引用2000多次。
Zhou Weijian, Zhou Mingfu, and M.J. Head, 14C Chronology of Beizhuangcun sedimentation sequence since 30,000 years B.P.[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5(7) (1990), 567-572.
Zhou Weijian, M.J.Head, and L. Kaiholas, Small sample dating in China [J]. Radiocarbon 34(3) (1994), 47-49.
Zhou Weijian, D.J.Donahue, S.C.Porter, T.A.Jull, Li Xiaoqiang, M.Stuiver, An Zhisheng, Eiji Matsumoto and Dong Guangrong, Variability of monsoon climate in East Asia at the end of the last glaciation [J]. Quaternary Research 46(3) (1996), 219-229.
Zhou Weijian, D.J. Donahue and J.T. Jull, Radiocarbon AMS dating of pollen concentrated from eolian sand and paleosol: Implications for the monsoon climate change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J]. Radiocarbon, 39(1) (1997), 19-26.
Zhou Weijian, Head, M.J., Lu Xuefeng, A.J.T. Jull and D.J.Donahue, Teleconnection of climatic events between east Asia and ploar high latitude areas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J]. Palaeo. 152 (1999), 163-172.
Zhou Weijian,M. John Head Zhisheng An Patrick De Deckker Zhengyu Liu, Xiaodong Liu, Xuefeng Lu Douglas Donahue, A. J. Timothy Jull, & J. Warren Beck, Terrestrial Evidence for a Spatial Structure of Tropical-Polar Interconnections During the Younger Dryas Episode [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 (2001), 191: 231-239.
Zhou Weijian J.Dodson, M. John Head, B.S Li, Y.J.Hou, X.F. Lu, D. D. Donahue,, A. J. T. Jull,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within the Chinese desert-loess transition zone over the last 20,000 yrs [J]. Holocene 12 (1) ( 2002), 107-112.
Zhou Weijian, Xuefeng Yu, A. J. Timothy Jull, G. Burr, J. Y. Xiao, Xuefeng Lu, & Feng Xian, High-resolution evidence of an early Holocene optimum and a mid-Holocene dry event from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18,000 years [J]. Quaternary Research 62 (2004), 39-48.
Zhou Weijian, Shucheng Xie, Philip A. Meyers, and Yanhong Zheng, Reconstruction of Late-Glacial and Holocene Climate Evolution in Southern China from Geolipids and Pollen in the Dingnan Peat Sequence [J]. Organic Geochemistry, 36 (2005), 1272-1284.
Zhou Weijian, Zhao Xiaolei, Lu Xuefeng, Liu Lin, Wu Zhengkun, Cheng Peng Zhao Wengnian and Huang Chunhai, 2006 , 3MV multi-element AMS in Xian China: Peculiar features and preliminary tests [J]. Radiocarbon 48 (2) (2006), 285-293.
根据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官网显示,周卫健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科技部基础研究前期专项、科技部创新方法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等重要课题,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
根据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官网显示,周卫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五项。
人才培养
周卫健认为:“进所里以后,学生首先要打杂。什么活都要会做一点,多方面发展才好。”在学术教育上,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之前写论文的时候也翻过很多别人写的论文,发现有不少都是罗列文献、总结式论文,自己的观点很少。这样不行。”通过参加研究所导师们的前沿性科学工作,让学生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从项目申请、样品采集、实验测试、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等,都让学生全程参与,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充分锻炼。通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与能力。
周卫健关注研究所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抓住机会吸引最优秀的海外人才来所工作,开辟新的学科方向。 “有时候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项目合作,一旦发现研究所发展急需的优秀海外人才,就抓住机会尽快把他们吸引回来。”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周卫健的父母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因此给他们的女儿取名“卫建”,取保卫国家、建设国家之意,年轻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女儿长大后,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周卫健的父亲,少年时期就投身抗日游击队的行列中(1938年),解放战争时期随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她的母亲,在中学求学期间(1947年)受中共地下党的影响,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她跟随着刘邓大军一路西进到贵州,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贵州的第一批革命干部。
人物评价
周卫健长期从事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在第四纪年代学、东亚季风气候突变事件、宇宙成因核素环境示踪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成果。(西安交通大学评)
多年来周卫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发挥其专业所长,针对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她与团队成员一起向中央提交专题报告,指出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化是自然环境长期演变的结果,明确提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应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的基本原则,为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科学实施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