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举正
国学经部易类典籍
唐苏州司户郭京著《周易举正》·三卷,为国学经部易类典籍,收录《范氏奇书》(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亲手校订、刊刻)。
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郭子仪出将入相,而郭元振亦尝相睿宗,其后有郭仲翔者为代州司户参军。(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自肃宗后,每为武职,京其族耶,京既为司户参军,亦不废文学,才兼文武,历代传授五经为业,而于王韩易注讨稽尤深。
自序谓:“历代传授五经为业,其于易道,讨核偏深。”其读书也,善于慎思明辨,果于论断阐述,于不当疑处起疑,于该论断处论断,故其辨理稽经,每能发疑起覆,多得深思之效。尝据王韩易注,比较当世流行本及国学、乡贡本,比较研讨,或据卦爻辞之例,以归纳其通则;或依彖象释经之例,用统计其常则;或从王韩易注、孑L氏正义中研讨经义,以定经文之真讹。而举正当时王韩易注本经注之失,以为当时王韩易本及其注,或将经人注,或用注作经,或文句颠倒,或爻注内移,或脱漏文句,或文义谬误,或义理不通,或误将增省,皆举正其讹,总一百零三节,分上、中、下三卷,成《周易举正》一书,传于世。后不知其所终。详其书中,未举李鼎祚《周易集解》之书,但称王韩易注与孔疏,或与鼎祚同时,或在其前,或在其后而不相闻知,此已不可考矣。谨从阙疑之例。
《四库全书》
旧本题“唐郭京撰”。京不知何许人。《崇文总目》称其官为苏州司户参军。
据《自序》言“御注《孝经》,删定《月令》”,则当为开元后人。
《序》称曾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国学乡贡人等本,举正其谬。
凡所改定,以朱墨书别之。其书《崇文总目》始著录,《书录解题》於宋咸《易补注》条下称“咸得此书于欧阳修”,是天圣、庆历间乃行於世也。洪迈李焘并以为信。晁公武则谓以繇彖相正,有阙漏可推而知,托言得王韩手札及石经。赵汝楳亦诋其挟王、韩之名以更古文。王应麟又援《后汉书·左雄传》“职斯禄薄”句,证其改《旅卦》斯字为亻斯之非。近时惠栋作《九经古义》,驳之尤力。今考是书,《唐志》不载。李焘以为京开元后人,故所为书不得著录(按焘说见《文献通考》),然但可以解《旧书·经籍志》耳。若《新书·艺文志》则唐末之书无不具列,岂因开元以后而遗之。疑其书出宋人依托,非惟王韩手札不可信,并唐郭京之名亦在有无疑似之间也。
顾其所说,推究文义,往往近理。故晁公武虽知其托名,而所进《易解》,乃多引用。即朱子《本义》,於《坤·象传》之“履霜坚冰”、《贲·象传》之“刚柔交错”、《震·彖传》之“不丧匕鬯”,亦颇从其说。则亦未尝无可取矣。晁公武《读书志》载京《原序》,称所改正者一百三十五处,二百七十三字。而洪迈《容斋随笔》、赵汝楳《易序丛书》皆作一百三处。今本所载《原序》,亦称差谬处一百三节。则晁氏所云,殆为疏舛。又原本称别以朱墨,盖用《经典释文》之例。今所行本已全以墨书,盖非其旧。以非宏旨之所系,故仍从近刻焉。
郭京《周易举正》序
我唐御注《孝经》,删定月令,盖为前儒用意未极精研。后汉太学刊石,撰集《说文》,虑其日月浸深,转写讹谬也。京也历代传授五经为业,其于易道,讨核偏深,曾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注定传授真本读诵,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国学、乡贡、举人等本,或将经入注,用注作经,小象中间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辞注内移,后义却处于前。又兼有脱漏,两字颠倒,谬误增省,义理不通。今并依定本举正其谬。仍于谬误之处,以朱书异之。希好事君子,志学通儒,详而观之,则经注通流,雅郑不紊,都计一部中,差谬处一百三节,列为一部,具述讹舛
参考资料
周易举正.网易云阅读.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5 14:3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