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周易古经今注》实为《
周易古经通说》与《周易古经今注》两书的合编。《周易古经通说》是高亨先生对于《易经》若干问题的说明与专论;《周易古经今注》则是专以《周易》经文为对象的注解。本书是高亨先生易学方面主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有其独到的特点,已跻身二十世纪的易学经典之列。
高亨(1900-1986),字晋生,吉林双阳人。1918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就读于
北京师范大学。 1924年,转入
北京大学。192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师事
王国维、
梁启超等国学大师。 1926年,以优异成绩成为该院首届毕业生。毕业后,先后任教于
河南大学、
东北大学、
武汉大学、
齐鲁大学等多所大学。 1953年起,任
山东大学教授。1957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调北京,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周易》古经是因古人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筮书。筮就是算卦。古代算卦,一般是巫史的职务。巫史们在给人算卦的时候,根据某卦某爻的象数来断定吉凶,当然有些与事实偶然巧合的地方,这就是他们的经验。他们把一些经验记在某卦某爻的下面,逐渐积累,成为零星的片段的筮书,到了西周初年才有人加以补充与编订,《周易》古经至此才告完成。所以实际说来,《周易》古经不是一个时期写定,更不是出於一人之手。我们从它的内容和形式观察,它的完成当在西周初年。
从史学角度来看,《周易》古经是具有较高的价值。它所记载的社会现象相当广泛,关於经济情况的如农业、畜牧、渔猎等,关於社会制度的如封侯建国、阶级、婚姻、家族等,关於人们生活的如饮食、衣服、宫室、器皿等,关於人们活动的如祭祀、征伐、守卫、诉讼等,关於人们思想意识的如道德观念、政治观点等,都涉及一些。虽然是东鳞西爪,片玉碎瑶,不完整,无系统,然而由於殷、周之际的史料极其缺乏,所以此书就成为比较重要的上古社会史料,得到史学家的珍视。至於专从思想史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周易》古经也有其一定的价值。总之,《周易》古经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部古典作品。但是它是比较难读的,我们初步读来,常常感到“莫名其妙”。
在《周易古经今注》中,我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其中有的见解直到今天,我还认为不差。有的见解,我已经认为应该修改,可惜还没有时间来从事这一工作。至於自读者看来,自然更有些不同的看法。我希望读者多多提出批评和指正。其次,我的这部书仅仅是《周易》古经的初步整理。在今天迫切需要运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整理《周易》。这个相当艰巨的工作,我是无力担任的,只有希望当代学者来担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