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注
象数派《易》学著作
象数派《易》学著作。又称《易经集注》。明代来知德撰,16卷。作者隐于四川求溪山,历时29年,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完成此书。
内容简介
来氏治《易》重象,提出明象轻理说。但又不同于汉、宋象数学,以为象在理先,象是《易》的核心,《易》中无非象,不明象则无以明理,明象胜于明理。故其注释先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然后再释本卦本爻正意。对历史上诸儒注疏中可取者,广为收录,因而取名《集注》。此书特色是以错综说、中爻说研究卦象,对虞翻倡导而朱熹信从的卦变说持否定态度。错综说认为,伏羲之卦主于错、文王之卦主于综。六爻左右相对曰错,如乾与坤即是;六爻上下相反曰综,如屯与蒙即是。“错”从横的方面揭示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即阴阳矛盾对立关系,是自然和社会矛盾对立的反映。“综”从纵的方面揭示卦的关系,反映阴阳二气上下流行的情况。中爻说则把内外卦联系起来。这样就从纵横、内外方面把六十四卦组成不可分割的网络结构,又因把错综、中爻的理论与卦爻辞密切联系起来,用象数释义理,使许多难以理解的卦爻辞豁然明了。其《易》说不仅揭示了《易》卦象数之间的联系,还揭示了象数与义理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周易》具有完整的网络结构和严密的系统性。
来氏的明象说和错综说,较之前儒,多所创新,在只知有官修《周易大全》、程朱义理,而不知有其他的明代《易》学界,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其求象过深,至谓象外无理,则未免偏激。以错综法为演《易》原则,亦不尽合《周易》实际。因而对来氏是书自来毁誉参半,疑信两有。然而其对象数研究的深度,确前无古人,在当时被推为绝学。而其独出新裁,立论新奇,在象数《易》学中自成一家之说,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易》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明清哲学史、理学史以及《易》学史的必读之书。
出版背景
此书版本较多,初为万历辛丑(1601)郭子章刊刻,冠有郭氏序。有万历庚戌(1610)张维任杭州刻本、崇祯五年(1632)史念冲刻本、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宝廉堂刻本、雍正七年(1729)宁远堂刻本、乾隆十一年(1746)怀德堂刻本、《四库全书》本等。1988年上海书店影印宝廉堂刻本,冠有陈奇猷写的出版说明。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书》亦收入此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4 05:3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