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笙(1873—1936),近代文学翻译家、小说家。上海南汇县人。原名周树奎,号新盦、新安、辛庵、辛盦、惺庵、知新室主人、知新子等。曾任《天铎报》主笔。1936年,周桂笙因鼻癌去世。著有《毒蛇圈》《水底渡节》《双公使》《失女案》《神女再世奇缘》等。
周桂笙于1873年出生,上海南汇县人。原名周树奎,号新盦、新安、辛庵、辛盦、惺庵、知新室主人、知新子等。“桂笙”是他的字。他的父亲周维桢,字子云,于1867年创办沪北云龙花厂。9岁时,周桂笙的母亲张氏去世,父亲后来续娶了吴氏。周桂笙是被祖母夏孺人抚养长大的。13岁时,周桂笙进入上海广方言馆学习,这是一所创办于1863年的培养翻译和承办洋务人员的新式学校。周桂笙入学时正是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时期,这所学校也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后来,周桂笙进入上海中法学堂学习,专攻法文,兼学英文。学堂创办于1886年,是法租界公董局为教授中国人法语而设立的学校。周桂笙的一路求学经历都与当时洋务运动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对他后来选择西学翻译作为人生职业有着重要影响。甲午战争前后,周桂笙在天津电报局做领班,后来数年间又在上海担任英商怡太轮船公司的买办。在1899年结识
吴趼人之前,周桂笙并没有明确的翻译活动经历,更多的是从事洋务经济活动。据周桂笙在《新小说》中介绍,他平时喜欢读小说,“吾常自谓平生最好读小说”。1900年,周桂笙在吴趼人主编的《采风报》上节译《一千零一夜》,开始了他的翻译人生。1906年,他发起组织“译书交通公会”,呼吁译者互通有无。1912年,他接替李怀霜任《天铎报》主笔,积极发表爱国时议。之后,加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南社,反对袁世凯。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是周桂笙翻译的昌盛时期,直到20世纪20年代,周桂笙的翻译渐少。晚年时期,周桂笙在上海南市定居,回归传统文人诗酒自娱的生活。1936年,周桂笙因鼻癌去世。
1902年,周桂笙在《寓言报》上连续发表了《公主》《乡人女》《猫鼠成亲》《狼羊复仇》《乐师》《虾蟆太子》《熊皮》等15篇翻译作品。其中,《狼负鹤德》《击缶问答》源自《伊索寓言》,《一斤肉》源自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其余12篇源自《格林童话》。在《采风报》和《寓言报》上发表的这些明确署名的作品被收入《新庵谐译初编》,也被看作是早期西方经典儿童文学翻译的成果。
1903年10月起,周桂笙在《新小说》上发表翻译小说5篇(《毒蛇圈》《水底渡节》《双公使》《失女案》《神女再世奇缘》),多为侦探小说和科学小说;短篇札记小说20篇,其中翻译连载的侦探小说《毒蛇圈》的内容和形式更是直接影响到中国侦探小说及短篇小说的发展。与此同时,周桂笙还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侦探小说《歇洛克复生侦探案》和科学小说《窃贼俱乐部》。
1906年,《月月小说》在上海创刊后,聘请周桂笙、吴趼人为主笔。他翻译的虚无党小说发表在《月月小说》第1-2号上,之后又翻译发表了航海冒险小说《失舟得舟》、短篇小说《玄君会》《水深火热》、札记小说《克虏伯制造厂》等、奇情小说《左右敌》、科幻小说《飞访木星》《伦敦新世界》、侦探小说《妒妇谋夫案》《上海侦探案》《海底沉珠》《红痣案》、教育小说《含冤花》、滑稽小说《父不如子》《猫日记》等,还发表了一系列杂谈,诸如《讥弹》《德律风》。除此之外,周桂笙这一时期还翻译出版了单行本《福尔摩斯再生案》《地心旅行》《含冤花》《海底沉珠》和集子《新庵译萃》《新庵随笔》《新盦译屑》《新庵丛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