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1950年9月出生,是著名的两栖明星
周璇的长子。1950年初,
周璇还在
香港的时候,就怀上了他。不久,周璇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离开了香港,到了她长期生活的上海。这一年的9月,周民便在
上海出生了。进入21世纪后,周民开始搜集和整理母亲周璇生前的许多资料,尤其是母亲写的日记。经他整理后的《
周璇日记》得以出版,书中也收录了周民的文章。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出于对母亲的怀念,还母亲一个崇高的艺术家的真面目。
当周民刚满10个月,母亲
周璇因精神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无人照看的他被好心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和妻子
黄宗英夫妇收养了,使他重新有了自己的家。
1957年,周璇
病逝前,赵丹夫妇又将周民的弟弟,周璇的第二个儿子周伟接到家中与自己的5个孩子一起抚养。从此他们兄弟二人在“赵丹爸爸”和“黄宗英妈妈”的关爱与呵护下成长。
“
文化大革命”中,
赵丹与黄宗英夫妇被打成牛鬼蛇神,赵丹的五个孩子和周民周伟兄弟俩也受到迫害。然而,已懂事的周民深知赵丹爸爸和黄宗英妈妈的为人,永远忘不了赵丹和黄宗英两位老人多年来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深知他们决不是坏人,而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在赵丹遭受造反派残酷的批斗和坐监狱的日子里,周民为了伸张正义,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站出来为赵丹爸爸辩护。为此,周民还挨过
红卫兵的毒打。在此期间,他还不顾个人的安危,在预感到
造反派要查抄赵家时,就把父亲赵丹的许多书籍、手稿和珍藏的画偷偷地运到远在江西的农场里,才使得赵丹先生的那些有着重要价值的资料,在那里秘密地保存了下来。直到“
四人帮”倒台之后,赵丹的这批作品才得以重见天日。有人称赞周民的此举为“舍命护墨宝,情意惟天知”。
周民“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江西一家农场劳动教养,在这里,他抽出时间阅读了不少书籍。正是父亲赵丹的这许多书籍,才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了政治经济学、哲学及文学等一批书籍。这时期周民简直成了一个小小的“饱学之士”。
“四人帮”被彻底打倒后,赵丹一家冤案得到了平反,周民政治上也得到了解放,从农场调到江西省文联工作,热爱文学的他便拿起笔开始他的诗歌、散文创作。在这里,周民还和一位上海姑娘在赣水之滨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义父
赵丹去世后的1982年,周民调回上海,进了《萌芽》编辑部,在这里从事他所喜欢的文学编辑工作。此时的周民已作为一名诗坛新秀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他创作的纪念周总理和有关“文革”义士张志新的诗真挚感人,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片赞誉之声。
20世纪80年代中期,青年诗人周民的第一本诗集《恒湖》出版,他在诗坛上再上一个台阶。他的那些流露人生真情实感的诗特别引人注目。例如他写的《国之恋》、《爱之音》等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湖之情》的组诗向读者再现了诗人“文革”中下放
鄱阳湖之滨的恒湖农场的劳动生活,《人之心》的组诗则是诗人怀念逝去的亲人的,其中还有包括怀念义父
赵丹的《骨灰盒》等诗,读来也扣人心弦。
童年时代的周民,由于母亲长期住院,他从小就在电影演员赵丹和
黄宗英夫妇家中长大成人,他与母亲的接触不多,对母亲的了解就更不多了。与母亲有印象的接触,据周民自己说就那么一两次。一次是1957年初,周璇的病情有所好转,还是上海电影界的领导派人把他带到虹桥疗养院去,在那里见到了母亲,当妈妈一见到自己的儿子周民时,就拉住他不放,并将他紧紧抱在怀里。而幼稚的周民却从母亲怀里挣脱出来,去捉他的蝴蝶和蜻蜓。
另一次是同年的秋天,是母亲去世后出殡的那一天,周璇的葬礼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那时7岁的周民在大人的陪伴下,只上去看了妈妈一眼,就和保姆坐上三轮车回家了,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悲哀。成人后的周民在搜集整理母亲的日记中,使他发现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是一个正直而有良心的艺术表演家和歌唱家,使他真正看到了那些有良心的记者们所说的母亲
周璇是一个“人人都爱”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