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灵王庙
浙江省衢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宣灵王庙,又称孝子庙、周翊应侯庙、周孝子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下营街18号,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
历史沿革
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为纪念孝子周雄,衍圣公孔文远修建周雄庙,并塑周雄像于内。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德兴知县上奏朝廷封周雄为翊应将军,周雄庙改称翊应将军庙。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新城知县汪绩作《翊应将军庙记》于此。
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经徽州官员奏请朝廷,周雄爵位由翊应将军上升为翊应侯,翊应将军庙改称翊应侯庙。
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赐辅德庙额。
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随着五显神封号字数的增加,周雄神的爵位也相应加为助顺翊应侯,翊应侯庙改称助顺翊应侯庙。
元至元年间(1279年—1294年),监郡伯颜忽都奏请封周雄为周宣灵王,并对其庙进行扩建,改称周宣灵王庙。
明弘治元年(1488年),西安知县把周宣灵王庙当作淫祠加以捣毁。
明弘治九年(1496年),复建周宣灵王庙。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民众筹资重建周宣灵王庙。
明正德九年(1514年),增建周宣灵王庙。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大礼议的影响下,衢州知府李遂顺应民心,重修周宣灵王庙,首次把周雄塑造为一个孝子,更名为周孝子祠,作《周孝子祠记》于此。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衢州知府邱玳在周孝子祠祠南建牌坊一座,额曰“周孝子祠”“炳若日星”。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重修周孝子祠。
清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敕封周雄为运德海潮王,从祀海潮神祠,周孝子祠正式更名为周宣灵王庙。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衢州知府胡文溥主持,民众集资重建周宣灵王牌坊,胡文溥亲撰碑记。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月,知县姚宝煃主持重建周宣灵王庙。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九月,周宣灵王庙竣工。
清道光二年(1821年),因新城旱潦,周雄神有祷则应,十分灵验,浙江巡抚奏请朝廷,加封为显佑运德海潮王,每年春秋两季对周宣灵王庙进行官祭。
清咸丰元年(1851年),周宣灵王庙毁于兵火。
清同治八年(1869年),里人乡民捐资重新扩建周宣灵王庙,张德容为之题联额。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复修周宣灵王庙,杭州知府林启撰记立碑。此次维修“新其坊表,焕其观瞻”,具体规模不详。
20世纪50年代,周宣灵王庙戏台台面被拆。
文革期间,周宣灵王庙遭到严重破坏,文物悉数被毁。
20世纪80年代初,周宣灵王庙作为市副食品公司一仓库。
1998年8月,衢州市人民政府将烟糖酒公司迁出周宣灵王庙,划归衢州市文物局保护使用。
1999年11月,衢州市文物局主持实施周宣灵王庙维修工程。维修工程由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设计方案,由浙江省匀碧文物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于11月5日开工。
2001年7月24日,周宣灵王庙维修施工。同年11月2日,周宣灵王庙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6月,对周宣灵王庙屋面进行翻修,工程于6月19日开始,8月23日结束。
2017年,衢州市人民政府对周宣灵王庙进行维修。
建筑格局
结构
周宣灵王庙坐东朝西,平面呈不规则方形, 共分南、中、北三路轴线,通面宽19.1米,通进深43.70米。硬山顶。
特点
周宣灵王庙的建材粗大,气势宏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保存了元代的建筑风格。殿堂上迎面大大的“孝”字,据传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仔细观察这幅融书画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从右侧看字的上半部,酷似一躬身作揖敬奉的孝顺后生形象,而从左侧看,活现一只尖嘴猴子,寓含“孝为人,不孝为畜生”之意,发人深省。两边墙板上挂有传统的《二十四孝》木雕,内容有“扇枕温衾”“卧冰求鲤”“鹿乳奉亲”等,以古代孝道人伦的传说和故事为题材,构成了完整的孝文化展。
主要建筑
南路建筑
南路建筑俗称官厅,共四进,现存后三进,依次为前厅、后楼和宅院。前厅为硬山顶建筑,三间两搭厢。后楼,为三间前后两搭厢。宅院为四合院,坐西朝东。
北路建筑
北路共五进建筑,现存前二进和后一进,依次为宅院和仓房。宅院为四合院布局,门厅和正厅均为面阔三开间的双坡硬山建筑。仓房为前厅后楼布局,坐南朝北。
中路建筑
中路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部分,共分四进,依次为门厅、正殿、后殿和寝宫,现存前三进。
门厅面阔五间,后檐明间高出两侧屋面做歇山顶,厅内施一八角形藻井,西立面为砖雕八字形牌楼式,明间用砖柱隐砌出三开间四柱五楼式门楼,明间金柱与后檐柱之间原有戏台一座,戏台上方有一八角形藻井,内有三层密集的斗拱,后出檐较深,后檐柱上有撩檐枋。明次间后檐柱均用石柱,明间为圆柱,次间为方柱,柱础石质圆鼓形。
正殿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硬山式建筑,八檩硬山顶,前后廊式。通面宽18.1米,通进深11.2米,柱网布局采用减柱、移柱做法,明间前檐和后檐施以大内额。梁柱粗大,衔接均无斗拱过渡,明间次间前后檐移柱造,故明间前后都无簷柱。次间前后簷柱柱头上架撩檐枋,撩檐枋长达12.6米,直径粗大,前后廊船蓬顶。
后殿为硬山式建筑,正立面前檐面阔三开间,前檐施用大额枋,采用减柱、移柱做法,室内面阔五间,柱网布局灵活。殿内保存有明、清碑刻计8方。连接后殿和寝宫的穿廊现为遗址。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主词条:周雄
周雄(1188年—1211年),字仲伟,南宋新城县渌渚人(今富阳区渌渚镇六渚村),生前为巫师,为人至孝。历史上宋、元、明、清四朝,共有六位皇帝,十一次圣旨封赠,在浙、苏、皖、闽四省颇具影响。每逢农历三月三、九月九,四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前往渌渚“周宣灵王殿”祭拜,举行春秋两次孝子祭,以传统的祭祀仪式弘扬古已有之的孝道文化。周雄是孝道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威望。
相关诗文
清·朱鬯《又四月八日,那人为周王会,即事有作》
展礼陈牲核,当轩列酒筵。
人方图醉饱,神岂鉴精虔。
彻夜笙歌沸,通宵灯火悬。
谁将纯孝事,重为说因缘。
列像分迎去,真身又几身。
歌台沿路起,舞剧逐时新。
钱满优伶橐,香围妇女尘。
问神遭俭岁,何以拯斯民。
清·郑桂东《竹枝词》
送余乌饭乐宽闲,演戏迎神遍市阛。
妙舞清歌人不解,乡风贪看乱弹班。
民国·郑永禧《瞻孝子真身赋》
漫说神功济巨川,满腔纯孝剧堪传。
不将丁鹤前身化,犹竖天龙一指禅。
明水好罗苹薻存,空山思废蓼莪篇。
英灵千古谁能媲,幼女曹娥映后先。
传说轶事
周雄不慎在朝京埠落水身亡,尸体顺流淌到浮石潭,夜里又神奇地逆流淌回朝京埠。市民观望尸体惊叹不已,说:你是佛的化身,就臭三天香三天吧。果真当天全城市民闻到死鱼的臭味,一连三天,到第四天市民闻到熏檀香的香味,也连续三天。于是有孔子第五十一代孙,孔文远到朝京埠河边识别,是临安(今浙江杭州)孝子周雄,是他的同学,交情最深,感平日对母孝,奉肉躯敛布加漆立庙祀。
文物价值
周宣灵王庙格局较为完整,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柱网布局因袭早期做法,采用减柱法和移柱法,用材大、雕刻精、结构简洁,是研究元至明清时期衢州地区传统木结构建筑变迁延续的重要实物例证。
周宣灵王庙整个建筑结构复杂、讲究,用材粗大,雕梁画栋在宏大的气势中带有雍容华贵的气概,装饰雕刻精致、雅观,艺术水平很高,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前后撩檐枋的做法十分特殊,跨度12.7米,直径0.7米,这在浙江省古建筑中是罕见的。
文物保护
1957年10月19日,周宣灵王庙被衢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4月25日,周宣灵王庙被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周宣灵王庙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周宣灵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5年,周宣灵王庙被柯城区天皇巷社区定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7年,周宣灵王庙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第四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周宣灵王庙被柯城区府山街道天皇巷社区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周宣灵王庙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下营街18号。
开放时间
08:30—17:00
交通线路
柯城区内乘公交6路、11路,至县西街站下车,即可到达周宣灵王庙。
参考资料
周宣灵王庙 .柯城新闻网.
周宣灵王庙.浙江省人民政府.
衢州周宣灵王庙传承“孝文化”.浙江省文物局.2017-05-27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0 21:4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