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和,北京市人,1969年1月9日到延安县冯庄公社新庄科大队和河庄坪公社枣园村大队插队。1972年4月进入
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现任中国知青网理事长。
建国后,每逢休息日或节假日,只要条件许可,周秉和的父母总要带着孩子们到中南海看望总理,在短暂的家庭聚会中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在周秉和珍藏着的很多照片上,周总理或抱着,或牵着年幼的周秉和等晚辈,长辈的慈爱之情溢于言表。周秉和说,伯父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上世纪30年代,他在公务之余专程回老家续写了家谱。“对家庭成员,总理不分血缘远近一视同仁,表现出一位长者的慈爱情怀。建国后,每有亲友拜访,总理总是尽可能拨冗相叙,作为国家领导人,他对国事鞠躬尽瘁,而作为周家的长辈,他对家人情深意长。”
周秉和谈到自己的名字时,显得非常自豪,因为这是伯父周恩来给他取的。“‘秉’就是秉持,把握住的意思。我出生的时候正值朝鲜战争,伯父希望中美和谈成功,赢得和平、安定,以和为贵,因此为我取名‘秉和’。”周秉和回忆,伯父对亲属的要求都很严格,不能搞特殊化,他说:“伯父提醒我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要因为有他这个伯伯而沾沾自喜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人一等,搞特殊化,对外不要拿这个跟别人去炫耀,更不要跟组织和单位上提特殊要求。”周秉和表示,周总理的言行、教育,带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如何做人。有多大能力就为党和国家干多少事,能力大一点就多干一点,能力少点就不要去争当大人物,你就当一个普通老百姓,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周秉和说起这段往事周秉和依然有些
惋惜,表示从小都非常热爱解放军,成为一名军人是至高的荣誉,符合入伍条件却因为伯父是总理又被退回农村。
周恩来不仅对晚辈要求严格,对自己的弟弟同样如此,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周秉和告诉记者,父亲在革命战争中对革命有贡献,能力突出,本可以有一个好职务,然而伯父却主动找到父亲的领导提了一个“特殊要求”,要求父亲的工作“职务尽量低、工资待遇尽量低”。
周秉和有些感慨,伯父不仅严格要求他们,对自己也很“苛刻”,每天工作都超过12小时,有时甚至在16小时以上,多年来从没有为自己过一个生日,“伯父的品格影响了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