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简称内大,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基础学科研究基地。195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正式向国家高等教育部提出创办内蒙古大学的申请报告。
内蒙古大学的创办是在周恩来总理和高教部、自治区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高教部遵照总理指示,批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委员会关于创办内蒙古大学的申请报告,并委派高等教育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参加筹建工作,协助进行学校的建筑设计、施工和师资调配工作。
创办初期
1957年,内蒙古大学正式建校,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也是国家在1957年唯一批准创建的大学,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 同年秋季,内蒙古大学招收了第一届学生340名。初创时的内蒙古大学开设6个系、8个专业,主要开展本科教育。建校初期,周恩来总理指示高教部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12所国内著名高校抽调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到内蒙古大学任教,组成了最初的师资队伍,教学人员152人。
1958年,内蒙古大学附设业余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业余大学设蒙古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5个专业。业余大学主要招收工农学员。次年,《内蒙古大学学报》创刊。1960年,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与内蒙古大学联合办公,最后并入内蒙古大学。1962年,该校招收研究生,开创了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的历史。1977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博教授的主持下,经教育部批准率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本科专业。1978年,内蒙古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截至1982年,内蒙古大学共招收了16个学科和专业的研究生69名。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教授、副教授有30余人。
稳步发展
1984年,内蒙古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蒙古语族语言文学、应用数学2个学科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89年,旭日干教授培育出中国首例首批试管绵羊和试管牛,入选中国1989年度十大科技成就。该校自此开始了生命科学研究工作。1995年,内蒙古大学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内蒙古大学40年校庆,学校决定组织编写内蒙古大学校史。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了建国以来正式立项、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内蒙古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9年,内蒙古大学申报的编辑出版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三个新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同年,内蒙古大学理工学院、内蒙古大学医院成立 。2002年,蒙古大学组建成立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并撤消马列教研部。公共管理学院设政治学系、行政管理学系和政治理论教研部。2004年,内蒙古大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同年,中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同意内蒙古大学成为工程硕士授权单位,并推荐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领域成为工程硕士领域。
2005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整体并入内蒙古大学,同时开始新校区规划设计工作。2006年,新校区正式奠基,新校区建设项目启动。2008年,内蒙古大学校满洲里学院举行揭牌庆典仪式,满洲里学院正式成立。2009年2月,7个文科学院师生搬入新校区,新校区正式启用。此后,交通学院以及艺术学院部分系和专业相继入驻。同年9月,内蒙古大学新校区正式落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物质基础,在该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2年,内蒙古大学入选国家“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同年,该校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评为自治区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示范所。这是当时自治区惟一一所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示范所。
扩大发展
2017年,内蒙古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生物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由此迈上奋力争创“双一流”的新征程。2018年,内蒙古大学新增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并成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2022年,内蒙古大学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5月,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教协同合作的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揭牌。双方将通过成立内蒙古大学卫生健康学院,成立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以研究生教育和医工、医理、医文等新兴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为主,共同开展新医学人才培养。同年7月,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和林格尔新区校区开工建设,该校区建成后将以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高职、继续教育为辅,可容纳师生10000人。
2023年,内蒙古大学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以北疆语言文化交融传播研究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同年,内蒙古大学在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牵头下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成立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致力于打造集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开放合作平台。
2024年,内蒙古大学农业农村部羊性能测定站(呼和浩特测定站)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测定站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总占地面积为2902.34m2,同时配套羊性能测定仪器33台(套)设备及相关基础设施。
2024年6月,内蒙古大学民族古典学高等研究院揭牌。
2024年8月21日,内蒙古大学阿拉善高新研究院在阿拉善高新区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大学设有23个学院(含校本部、满洲里学院、创业学院),合办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设有85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自治区“一流拔尖学科”,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大学有在编教职工2098人,其中,专任教师1433人,教授307人、副教授452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四青”人才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8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2个,中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2个。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0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42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143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69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8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1个,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29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大学有131个本科教学实验室、192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有4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卓越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团队25个。
2022年,内蒙古大学获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6项、二等奖24项,获第四届中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 2 项、优胜奖1项。立项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挖掘与培育实践教学课题14项,2022年获批立项23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首批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内蒙古大学与国(境)外的1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有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与日本爱知大学合作设有中日共同GIS应用与地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设有中英企业数字实验室。学校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呼和浩特中日交流之窗,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有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年接收来自亚、欧、美、非四大洲的蒙古国、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等23个国家的国际学生近600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大学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另在生物学、生态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11个;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6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大学共完成理工科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761项、新获批立项1219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91项。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科研项目1139项、新获批146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特等奖等奖项53项;共获准人文社科类项目1552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项、重点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4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27项(其中,一等奖21项),中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第四届民族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3项,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优秀奖1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内蒙古大学馆藏印本文献367.91万册(其中校本部325.02万册)。电子资源建设以综合性,重点学科全文数据库为主,拥有中外文数据库94个,电子图书111.67万种,电子期刊6.11万种,建成了以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为重点,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内蒙古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有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主要刊登该校师生用蒙古文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设有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文学、蒙古历史文化、宗教、法学、哲学、经济学、国际蒙古学研究等30余个栏目,以蒙古学和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为重点和特色。其被国际蒙古学界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蒙古学学术刊物之一。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设有政治学、哲学、蒙古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语言学等栏目。哲学社会科学版刊登的论文有很多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日本《东洋史研究》等一批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载或摘登。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交叉学科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被国内外多家期刊检索机构及数据库收录,主要包括:美国《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动物学记录》(ZR),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内蒙古大学校徽是由三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组成的圆形徽标,外圆半径是内圆半径的2倍,中圆到内圆距离是中圆到外圆距离的1/3,外圆边线最粗,中圆边线最细;内圆核心为蒙古文美术体竖排校名,中圆到外圆之间上为汉文毛泽东手写体校名,下为英文印刷体大写校名。
校旗
内蒙古大学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长2.4米,宽1.6米,旗帜左上角印白色校徽,该校徽的直径为0.8米,其左侧距旗左边0.25米,其上侧距旗上边0.125米。印刷物或雕刻物上使用校旗缩影图时须按比例缩小。
精神文化
校训
求真务实
校风
团结、严谨、求实、奋进
校歌
学校校歌为《内大——文明的摇篮》,印冼尘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
社团文化
创业学院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学生国际交流协会(Studen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简称SICA,是由爱好国际交流的同学组成的学生协会,竭诚服务于各种适合学生参与的外事接待事务,安排和组织能拓展学生视野,了解中外文化的相关活动,建立与国际其他高校的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推动该校学生的国际化教育。
内蒙古大学武术协会
内蒙古大学武术协会成立于2014年,由学生自愿组成,目标是团结吸纳广大武术爱好者,开展日常武术训练,学习武术理论知识;以武会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倡导武术文化,开展武术交流活动,在本校区乃至更广范围内推动武术文化。协会每周都会在确定的时间进行武术训练。每周二三四五早上6点开始晨练,周一五日晚上7点准时开始晚训。
内蒙古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内蒙古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由成立于2003年的内蒙古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而来。2023年3月,内蒙古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整合全校志愿服务资源,将20个学院(单位)的志愿者服务队及8个志愿公益类服务社团进行系统化改革与整合,构建了全校性的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内蒙古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基本原则,统筹校内志愿服务活动,是内大青年志愿者大家庭的“大管家”,是“志愿者的志愿者”。
内蒙古大学希望支教社
内蒙古大学希望支教社是成立于2008年的志愿公益类社团,是帮助同学们参加社会支教活动的公益性组织。社团以“献出一片爱心,支持教育事业”为准则,以支持西部教育事业为目标,以“有爱,有暖,有希望”为理念组织进行支教活动,多次组织各类公益活动,线上线下支教活动以及特色亮点活动。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成立于2017年4月23日,主要负责协助图书馆进行管理、服务、宣传和教育等工作。读协是一个以读者为本,以创建图书馆“共建、共管”新模式为理念,以搭建图书馆与读者沟通桥梁为目标的社团。社团曾获得2021首届内蒙古高校“阅读推广”优秀学生社团成果展示一等奖、内蒙古大学2017年最具活力社团。该协会在校园内员组织并开展“桃李湖畔·真人图书”、“桃李湖畔·英语沙龙”等系列活动五十余场。
校区情况
内蒙古大学共有赛罕校区和玉泉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43.86亩,建筑面积77.78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全校有各类在校生28345人。其中,本科生15958人、硕士研究生8694人、博士研究生1143人,来华留学生336人。在编教职工2098人。设有85个本科专业,有131个本科教学实验室、192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赛罕校区(北校区)
该校区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是内蒙古大学主要校区之一。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教务处民族预科班等学院都在北校区。
玉泉校区
玉泉校区建于2008年,该校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交通学院、文科七个学院和艺术学院部分专业位于南校区。校区占地面积为1283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693亩,规划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截至2017年),包括教学主楼、体育馆、图书馆、艺术楼、交通楼、学生餐厅、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等建筑。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桃李湖
桃李湖是内蒙古大学的象征性景点,犹如未名湖之于北大。面积13000余平方米,成不规则形,湖心有岛,岛上有亭,亭的周围都是树,树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参差不齐,相互点缀。在桃李湖畔分布着内蒙古大学的一些主要建筑,东南是十一层高、带有蒙古包式穹顶的综合教学楼,其北面坐落着现代化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楼,西面则是中国高校中规模较大的文体馆。
图书馆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7年10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来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1959年,周恩来总理还亲自为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赠送了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经》。2009年,28000平方米的南校区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总面积达到44000平米,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图书馆经过一年多的内涵提升及环境改造工程,南北校区图书馆阅览座位3404个。
校友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内蒙古大学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刘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赵进才、赵刚等一批杰出校友。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