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成长》是201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玛。
内容简介
《和学生一起成长》通过故事的形式来阐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从五个方面反映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成长困惑:自我认知、情感、学业、对于梦想的追求、和家人的关系。通过年轻的实习教师,从独特的视角审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国教育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他们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尝试,敢于坚持梦想,两位年轻的实习教师以教育为理想,相互鼓励着挑战传统的做法。书中强调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要赢,提供了“赢”的策略和方法。中学里的英语课该怎么上,作业该怎么布置,考试该怎么考,班会课如何经过创新真正对青少年的思想起引导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和学生一起成长》中找到。
《和学生一起成长》讲述了主人公方菁是Y师大的毕业生,毕业前,她到华天书院实习。华天书院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中部,国有民办性质,是当地最好的一所中学,在书院就读的学生大多来自家境富裕的家庭。方菁到华天不久,她的师父因为怀孕需要保胎,请假休息去了,学校领导让方菁暂时接替师父,于是,方菁成了初二八班的临时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和方菁同时在华天实习的还有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心理学硕士林晓晗,她们被分配到同一间宿舍。她们两个人变成了亲密的战友,并肩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与学生、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取得了他们的信任。通过贺其颂、吴非、童欣、高雯雯、莫莉、田琦尔等学生在成长中遭遇的问题,两位实习老师提出了“每一个人都要赢”的思想,她们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她们的愿望。《和学生一起成长》适合教育工作者阅读。
图书目录
第1章毕业选择
1冲突
2心火
第2章成为一名实习教师
1新人
2老教师
3突击检查
4风波
5新室友
第3章突然而至的任务
1临时工
2格局
3挑战
4期中考试
5家长会
第4章暴力事件始末
1群架
2处分
3哥们儿
4理想
5回家
第5章早恋是危机吗
1这是不是爱?
2被泄露的秘密
3慌乱的家长
4故事的结局
5新故事
第6章学习为了什么
1什么比学习更重要
2时间与爱(一)
3时间与爱(二)
4时间与爱(三)
5不只是为了分数!
第7章年轻的梦想如何成长
1又一个想要离家出走的孩子
2你是谁
3生命的意义
4梦想与选择
5海伦—凯勒的故事
第8章青春期和更年期也可以有友谊
1犯了错的大人
2父母之间
3隔阂
4家人
5一次特殊的班会课
第9章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
1节外生枝
2真相大白
3一路向前
第10章来自教育的思考
1人生感悟
2家庭教育那点事
3教育与社会
第11章艾玛教育手记
1爱的教育
2教育的方向
3教与学的奥秘
第12章写给学生、家长和年轻教师的信
1写给青少年学生的信
2写给家有叛逆少年家长的信
3写给年轻教师的信
后记
作者简介
艾玛,原名陈慧健,浙江宁波人。双语教师,从教十年。2008年开始致力于亲子英语教学,并从事家庭教育研究。曾出版教育类畅销读物《左右情,右手理:献给忙碌家长的家教心经》(2011)。教育理念:“为人生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人生发展和人生幸福。教学方式:开设“边走边学”课,整合社会资源,带学生走出去学习、体验,应用所学知识,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建DRAMACLUB(戏剧社),鼓励学生在舞台上表达、表现自己,建立自信。训练学生社交礼仪,在课堂和学生家里开展派对活动,让中国的孩子和国外的老师、孩子近距离交流、互动。关注家庭教育,主张家长只有和老师默契配合,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后记
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期间,按照原定计划,我暂时离开讲台,进行文字的创作。而文字的创作对于我来说,和讲课一样,充满吸引力,这两项工作都能使我进入“无我”之境,与灵魂进行对话。
写作和讲课的道理差不多,讲课是我直接面对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而写作是我通过文字的形式与读者进行交流。它们都是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是精神上的互动和彼此影响。
其实,我创作的文字在创作时属于我,在创作结束之后,它们便属于读者。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家长和老师一起来思考我们要理解青少年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够理解他们?为什么要理解他们?不理解他们会有怎样的后果?同时,我也希望青少年学生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梦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孩子,建立和父母、老师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再次感谢大家阅读这本书,感谢养育我、支持我的父亲和母亲,感谢我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感谢我的朋友们!
艾玛
序言
这是我第一次回到教师的位置,以教师的视角来写校园的教育故事。我从教已十年,期间的经历丰富而充实,从教语文到教英语,从校园内到校园外,从小学、中学,延伸到幼儿园和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探索人成长的奥秘,这样的事业让我自己得到成长,受益匪浅。
这本书几乎是一气呵成的,书里的方菁是十年前我自己的缩影,同时,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也是我这十年的凝聚。方菁也仿佛是我的一位朋友,她年轻、充满活力,她让我感到温暖,激励我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继续前行。书里的另一位人物林晓晗是和方菁一样年轻、勇敢、执着,同时充满智慧的老师,她既是方菁的好朋友,又是“战友”,两位实习老师并肩作战,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具有“创造力”的教育。一个人太孤单,两个人一起走,相互鼓励和照应,会好一些。这是我一个罗曼蒂克的愿望,也是我内心的一个期待——希望有一个年轻的、具有创造勇气和智慧的教师群体出现!
我觉得成人和孩子最大的区别是,成人对自己的约束更大,你总会发现当一个成人要做出选择时,常常会有许多的顾虑,容易瞻前顾后。而孩子对自己的约束相对就小,孩子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几乎不会考虑太多行动之后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教育的影响,更容易发生改变。但反过来,成人自身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成长型的老师或者家长更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我一直在为家长和老师写作的原因:我希望我们成人也都意识到成长的重要性!
我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我找到了自己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经营的事业,我“呼唤”更多的年轻老师建立对教育的思考,实现自我的成长!
希望大家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和我一样,得到前行的勇气。中国的教育需要你和我来思考、行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