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法国、德国、以色列、美国2008年阿里·福尔曼执导的电影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是由法国、德国、以色列、美国合拍的动画纪录片,由阿里·福尔曼执导,阿里·福尔曼、Dror Harazi等声音演出。以动画的形式重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黎巴嫩难民营的大屠杀。
剧情简介
1982年,19岁的阿里·福尔曼(阿里·福尔曼饰)正在以色列国防军中服役。24年后的一个晚上,在酒吧里,已经是电影导演的阿里·福尔曼遇到了一个老朋友,他告诉阿里,很多个晚上他都在做同一个恶梦,就是自己被26只恶犬追逐,而且每次都是恶犬的数目都不变。两人得出的结论是,这与他们当初在以色列国防军军服役的经历有关,当时正值第一次黎巴嫩战争。然而令阿里感到不解的是,他对自己那个时期的经历的记忆好像被橡皮擦抹去了。于是他决定环游世界,去拜会当年的那些老朋友和战友,他需要了解那个时期自己的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他越来越接近那段历史时,他的记忆便开始复苏了,那是一段极其惨痛的历史,1982年,驻扎在贝鲁特的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难民被屠杀负有直接责任。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82年6月,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武装入侵,占领黎三分之一的国土,重兵围困贝鲁特。9月15日,1000多名巴勒斯坦难民于遭到以色列侵略军和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的血腥屠杀。
以色列导演阿里·福尔曼当时是以色列军队里的一名士兵,他目睹了这场战役。影片选择在以色列建国60周年拍摄上映,以动画形式还原了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的残酷历史。该片是阿里·福尔曼关于自己记忆的追溯,他表示这是一部个人化的纪录作品,影片重点也不是质疑当时失职的以色列军事领袖。
创作方式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来自于导演亲历的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他通过访问当年的那些当事人战友,以个人视角揭开了历史的隐痛。片名跟导演本人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来自于他的一个受访者,他在黎巴嫩战争时期的步兵团指挥官,那个指挥官陷入包围之后,信手抄起一把重机枪,在黎巴嫩民选总统巴什尔·格玛雅尔的巨幅海报下“跳起一曲疯狂的华尔兹”,拼命杀人。
影片以福尔曼的友人以及过去一起参加战争的士兵们的采访为基石,所有采访皆收录并作为这部动画片的旁白。其中一些案例,因为哈尔曼的朋友希望保留他们的隐私,由哈尔曼本人进行复述。
制作过程
从进行素材研究到最后剪辑完成,《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的制作历时四年,仅素材研究就用去了导演阿里·福尔曼整整一年的时间,他找来参加过第一次黎巴嫩战争的12个以色列当事人。而在研究完成之后,阿里便开始在摄影棚内拍摄,8个月之后,拍摄完成,全片长96分钟,接下来就投入到动画制作中。把真人画面转化成动画,非常的折磨人,10个动画师干这个活,每人每天工作9个小时,才完成37帧画面,最初,希望每个月能制作出6分钟的动画来,但实际上,这个要求有点高,四分钟才更符合实际,而全部动画完成用去了两年的时间。
在影片的结束前一分钟,动画中加入了一些反映大屠杀结果的真实镜头。这也是导演哈尔曼本人对于单独运用动画无法完全展现该事件的恐怖之处的一种承认。福尔曼解释最终镜头运用的原因是为了让整个影片与主题相称,最后50秒的画面对他而言非常必要。
主创团队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人员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来源
发行信息
制作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
发行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
上映日期
参考资料来源
作品评价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是一部“大胆的动画记录片”。(中国经济网评)
该片是比较有冲击力的影片,给日后拍摄的战争电影定下伦理的基调。(银幕日报评)
影片通过风格化的动画手法,详尽地展示了以色列导演阿里·福尔曼对1982年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的记忆。影片分成两大部分,一个是“访谈”,一个是“战地回忆”。 阿里·福尔曼通过高对比度的色块和粗犷的线条把真实、回忆、梦境融为了一体,把一个老套且滥俗的题材拍出了新意和令人吃惊的效果。(时光网评)
该片是世界上第一部院线电影长度,并以2D动画风格呈现的纪录片风格电影,且是一部半自传体动画纪录片,以动画的轻巧形式承载纪录的厚重,开了历史的先河,技法极其高明。导演在影片开场即用三分钟伴随肖邦音乐而出现的26条恶狗袭击自己的噩梦,精准捕捉到战争残留下来的种种心灵触感与悸动,其冷色调的绘画风格立将全片沉浸到压抑的氛围中,这部充满反思和反战情绪电影不按常理出牌的表述方式具备着奇特的力度,新思路带来全新的切入角度来处理导演自己内心世界,塑造出现实里摄像机摄制不出的情景和气氛。(凤凰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7 18:27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幕后制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