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文化
东南亚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
和平文化(英语:Hoabinhian Culture)指的是东南亚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
简介
和平文化是中南半岛国家和苏门答腊岛普遍存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文化,是狩猎采集人群向定居人群过渡阶段的一种独特的石核工具文化。该文化最早由法国学者科拉妮于上世纪20年代首次在越南北部的和平省发现而得名,并于1932年在首届远东史前史学家大会上正式公布。
年代约为前18500~前6000年间。该文化居民主要从事采集、狩猎和捕捞。重要的文化遗址包括老挝Pha Faen遗址、马来西亚Gua Cha遗址等。2015年中国西南云南硝洞岩厦发现距今43500年亚洲最古老的和平文化遗址,这一发现显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和平文化可能起源于澜沧江-湄公河上游的中国云南地区。
特征
和平文化的石核工具较为常见的是大型、扁长型、大体上单面加工,横断面呈亚三角形、杏仁型的盘状、短斧状石制品,工具常与骨器伴随,适用于加工竹木制品,多发现于浅洞或岩厦。早期最突出的特征,是使用将天然砾石打碎制成的石槌、圆状器等,石器加工粗糙,形状不稳定。到中晚期,人们已懂得选择原料和革新技术,开始出现磨制石器。关于该文化的时代,有人认为上限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另有人主张由旧石器时代晚期越过中石器时代直接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早期。
人群
创造和平文化的人群具有相当的独特性,他们的种族归属具有争议。和平文化人群属中等身材,其中老挝Pha Faen出土的人骨生前身高约176cm,泰国Doi Pha Kan出土的人骨身高约174cm。和平文化人群遗骸中有两具分别来自老挝Pha Faen与马来西亚Gua Cha的人骨成功提取了DNA。他们在基因上与现代东南亚人有较大的不同,而与日本古代的绳文人安达曼群岛翁奇人较为接近。
科研
2024年2月,中国研究人员公布了9处新的和平文化遗址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人类学》上。
该研究成果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表。研究表明,和平文化遗址基本处于热带雨林环境背景中,最北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最南在赤道附近。从目前所知的和平文化地理分布上看,遗址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大陆北侧的3条流经云南的国际性河流河谷地带。这初步表明,和平文化人群的迁移可能利用了河谷之便,河流还为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工具原料和食物资源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5 09:46
目录
概述
简介
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