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亲王简称亲王,
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
扎萨克蒙古
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
冠服
朝冠。与皇子同,其檐为薰貂、青狐两种,从阴历十一月初一日始至次年正月十五日止,凡朝会、祭祀皆用青狐皮檐,秋冬两季的其余时间则用薰貂皮檐。冠顶只有两层,上饰东珠十颗,顶衔红宝石。夏朝冠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前缀舍林,有东珠五颗;后缀金花,有东珠四颗,共饰东珠九颗,顶如冬朝冠。余冠与皇子同,即雨冠为红色,按季节用毡、雨纱、油绸。
朝服。蓝色或石青色随便用,若赐金黄色亦可用之。其余与皇子相同,有两种形式,一种在披领和裳部具表紫貂,马蹄袖端薰貂,织、绣四爪蟒纹十条,其中正蟒四条,行蟒六条。绣纹两肩及前胸后背正蟒纹各一条,襞积行蟒纹六条,间以五色云纹,这是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另一种披领和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镶一层海龙皮边。织、绣五爪蟒纹20条,其中正蟒6条,行蟒14条。上衣两肩前后正蟒各1条,腰帷行蟒4条,裳行蟒8条,披领行蟒2条,马蹄袖端正蟒各1条,下幅八宝平水,江山万代等纹,袍身并间饰五色云蝠等纹饰
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若曾获赐金黄缎里,亦可用之。
补服。用圆形补子,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夏季只是冠顶改用红宝石,曾获赏赐红绒结顶者得用之。
吉服袍。亲王蟒袍用蓝或石青,余与皇子同制,领袖石青色织金缎镶边,织、绣五爪金蟒纹16条,其中正蟒8条,行蟒8条。两肩前后、领前后及马蹄袖正蟒各1条,襟行蟒4条,底襟、领左右及大襟边行蟒各1条。间饰五色云蝠等纹饰。下幅为八宝立水江崖等纹。
另,亲王福晋朝冠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七,小珍珠三十九;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缀珊瑚,青缎为带。吉服冠顶用红宝石。冬朝服,袍的领袖为石青色,袍边和肩上下袭朝褂处亦镶片金加海龙皮缘。织、绣五爪金蟒纹16条,其中正蟒6条,行蟒10条。两肩前后为正蟒各1条,下摆前后为行蟒各2条,批领行蟒2条,袖端正蟒各1条,接袖行蟒各2条。
受封奖赏
根据清乾隆《
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
顺承郡王、
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
多罗郡王、
多罗贝勒、
固山贝子、
镇国公、
辅国公、
不入八分镇国公、
不入八分辅国公、
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奉恩将军。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蒙古的册封
在蒙古世界清朝共册封十三名亲王,依次是:
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亲王
科尔沁左翼后旗博多勒噶台亲王
科尔沁右翼中旗土谢图亲王
科尔沁右翼后旗卓哩克图亲王
乌珠穆沁右翼旗车臣亲王
喀尔喀右翼旗达尔罕亲王
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亲王
赛音诺颜部旗亲王
车臣汗部左翼中旗亲王
杜尔伯特前旗亲王
北路旧土尔扈特旗布延图亲王
另外在回部世界清朝册封有一名亲王,为哈密扎萨克和硕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