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汉语词语,指
古乐调和之钟、编离之磬,配置适当,发音和谐;古代
离婚制度中的一种,按照
以和为贵的原则,夫妻双方和议后离婚,而不单纯是丈夫的一纸休妻。
2、旧律指夫妻同意
离异。古代离婚制度中的一种。古代
离婚制度包括“
休妻”和“和离”,和离指按照以和为贵的原则,夫妻双方和议后离婚,而不单纯是丈夫的一纸休妻。
《
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 叔之离磬。
郑玄注: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
孔颖达疏:垂之和钟者, 垂之所作调和之钟; 叔之离磬者, 叔之所作编离之磬……声,解和也;县,解离也。言县磬之时,其磬希疏相离。
“和离”始见于唐代《
唐律·户婚》,在“诸犯义绝者离之”条后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
不坐(问罪)。”和离需由丈夫签“
放妻书”。后代循唐例,也称“和离”为“两愿离婚”,并为近代法律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