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酮
除草剂类型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又叫保幼酮,是1983年开发成功的一类广谱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通过植物茎叶与根吸收,在木质部与韧皮部进行传导,积累于分生组织,抑制生长,最终造成植物死亡。
磺酰脲类一样,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是乙酰羟酸合成酶,由于对酶的抑制,造成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生物合成乃至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停止。植物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代谢与降解是它们抗性的重要原因,亦即抗性与除草剂在体内的半衰期紧密相关。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开发成功后,由于其选择性强、杀草谱广、用量低及对环境安全等原因,迅速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咪唑啉酮类中的咪唑乙烟酸在我国黑龙江省以及美国中北部大豆栽培种占垄断局面,而灭草喹则在美国中南部大豆除草剂市场中占很大比重。在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大面积使用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一些品种在土壤中的残留时期过长,从而伤害轮作中的敏感后茬作物,特别是正常轮作中大豆的重要后茬作物玉米。为此,美国氰胺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玉米并取得成功,进而扩展至其他作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0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