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镜道(함경도)是昔日
朝鲜八道之一,位于朝鲜半岛东北部,道名由咸州和镜城的首字构成。道府位于
咸兴。
元末,高丽王朝趁机大肆北拓疆土,尤其是东北面,不仅攻占了元之双城总管府,还趁势一路北进,“收复和、登、定、长、预、预、高、文、宜州及宣德、元兴、宁仁、耀德、静边等镇;咸州(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以北,自高中戍午沉于元,今皆复之”。而事实上,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高丽王朝实际所占之疆域不仅包括以上咸州等地在内的咸镜南道地区,连同咸镜北道的部分地域亦被其囊括,即约在高丽王五年(1356)左右,其北进已达今朝鲜咸镜北道的镜城一带。
即位不久后,作为太祖王的李成桂在继承高丽“衣钵”的基础上,便继续积极发扬前代北进拓疆的政策。他一面派人招抚朝鲜东北部原住民女真人,一面“遣东北面都安抚李之兰,城甲州、孔州”。甲州(今朝鲜甲山)在长白山以南赴战领以北、今朝鲜两江道中部地带,而孔州(今朝鲜先锋郡元汀里)在图们江下游西岸、临近出海口的地方。由此可见,在朝鲜建国初期的14世纪末。通过在新开拓地上筑造城邑,其已将疆域进一步拓展至图们江下游出海口直至长白山稍南的地带。
朝鲜的处理方法很高明,派出艺文馆提学金瞻出使明朝,以大儒的身份,在辽、金史书中抠字眼,向明朝礼部提出,《辽史》、《金史》的《地理志》里都没有记载这十处地名,可见根本不是辽金领土。
到了1712年长白山勘界时,已做好充分准备的
朝鲜王朝便适时拿出了这些“证据”,并以之前对明朝索土诡辩的方式对清勘界使的质疑予以搪塞,最终在清使未能引起重视的契机下,其以设立定界碑的形式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在图们江以南最后的拓疆行动,由此尽得包括长白山南麓地区在内的江源以南之地
1895年,朝鲜行
二十三府制。本道被分为三府,即南部的咸兴府、西北部的甲山府(갑산부)和东北部的镜城府。翌年即废,咸兴府改制为
咸镜南道,甲山、镜城两府合并为
咸镜北道。两道皆为北朝鲜所辖。
本道传统上分为关南关北两部分。东为
日本海,西为平安道,南为平安道,北为中国(后来还有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