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愁的预感》(哀しい予感)是日本小说家
吉本芭娜娜所著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少女弥生天生异能,远能感应到古战场的血腥厮杀;近能梦见疯狂的母亲将婴儿溺死在浴池。
19岁那年初夏,当她感知自己还有一个尘封的童年,独居的雪野阿姨其实就是亲姐姐,便毅然前去相认。怎料雪野不堪回忆之痛,竟在翌日一早不辞而别。弥生为了帮助姐姐走出阴霾,不再逃避,遂在渐次复苏的记忆指引下一路追去,可人才到,她又已不知所踪。最终,姐妹俩在亲生父母遇难的现场重逢,真真正正完成了对亲人的悼念。
通过这次拜访,弥生重新认识了姐姐,让曾经的弟弟正式成为恋人;而雪野心头郁积的忧伤也得到宣泄与抚慰,使她终于有勇气重新面对男友。
创作背景
作品题目
小说的题目源自实吉いさ子在平成元年(1989年)发表的歌曲《夏天的黄昏》(夏の夕暮れ)歌词中的一句。该歌曲创作于1988年。
时代背景
在快速运转的社会环境中,孤独感是现代人普遍的情绪感受。每个人都感到社会强大的控制力和自我力量的弱小,渴望寻回自我,摆脱社会机器的束缚和统治,但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热手。在这样的矛盾煎熬中,人人都成了孤独、痛苦无援的个体。吉本芭娜娜的《哀愁的预感》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文中人物不再依靠理性的判断,而是靠着“感觉”行事动,凭借“感觉”做出判断,“感觉”使得他们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并成为他们沟通的重要媒介。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参考资料
作品鉴赏
心理构造
主人公弥生在年幼的时候经常出现不安的情绪,感知到令她不安的事物。但是在知晓雪野的事情后,心理状态出现了“安心感”,但是同时也有另一种“不安感”和“孤独”。在知晓自己失忆和了解到过去的真相后,在明确雪夜是自己亲姐姐,和弟弟哲生没有血缘关系,而可以成为恋人时,弥生此时的心理状态是“放心感”;积极的面对,也因此体现了自己恋爱和处理好姐姐的事情的“幸福感”。
从作品的心理情绪指数上看,这样的叙述,对读者有回顾故事的整体的效果,产生共感。
吉本芭娜娜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有如此的心理构造——即“过去的就过去了”。
表现手法
《哀愁的预感》为个人生活素描,就像院子里的花草,细细欣赏颇有情趣。她凭借天马行空的想像力,用平静的笔调述说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孤独、绝望、挣扎、痛苦,文字运用得轻巧而熟练,营造出一种鲜活的感性与哀愁的氛围,阅读时会使读者无法分辨自己究竟身在何处。
该作品叙述的是死亡、梦境、重生。作者的兴趣在于描绘受伤的心被疗愈的过程,而不是死亡本身,是经受死亡洗礼之后心灵的复苏,是超越生离死别之后更加真实的人生,是漫漫长夜之后的黎明。大量死亡与疾患的表象背后是救赎与重生。她能通过活着的人的日常生活,把死亡这个沉重的命题演绎得如同寂静的深夜穿过树林飘来的音乐一般轻柔,引导遭受心灵创痛后惧怕现实的人复归,凄凉而不失温暖,哀婉而不失坚定,神秘而不失明朗。
《哀愁的预感》表现的是恢复儿时记忆的过程中“我”和“阿姨”之间一段情感上的缠绵和纠葛,读者在温馨宁静的月光树影之间突然看到姐弟俩的长吻,原来弥生与哲生并非亲生姐弟,而弥生的阿姨雪野其实是“我”的姐姐。
叙事结构
《哀愁的预感》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叙述者“我”(弥生)没有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讲述,也没有采用倒叙的方式,而是从故事发生的“中间”开始,将介绍与弥生恢复记忆密切相关的“阿姨”作为叙述的起点。
在开篇的叙述中,叙述者“我”站在当下高屋建瓴地观察过去。叙事的“我”虽然已经洞悉了一切真相,但为了埋下伏笔,仍然使用“阿姨”这一称谓。之后的叙述围绕“我”两次拜访阿姨家展开,同样没有按照时序进行。起先稍稍涉及了“我”在19岁初夏的一个雨夜里,跌跌撞撞地朝阿姨家走去。然而,叙述戛然而止,以往事为引子穿插了第一次拜访阿姨家的来龙去脉。再接着叙述第二次拜访,这次叙述仍不完整,仅仅交代了“我”在阿姨家住下。之后断断续续地穿插了第二次拜访阿姨家的背景与原因。然后才是连贯的顺叙,继续讲述第二次拜访、阿姨的离家出走、“我”的一路追寻、“我”在追寻到阿姨的同时也找回了童年的记忆。
作品评价
《哀愁的预感》吸引读者的因素不仅在于引人入胜的情节,形象化、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通篇所弥漫的淡淡的少女情怀,引起读者共鸣的“疗伤”功能,而且还在在于作品独到的叙事艺术。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吴梦评)
吉本芭娜娜作为一名在日本后现代语境下写作的作家,《哀愁的预感》中包含死亡、离异、乱伦、变性、同性恋、超能力等主题,这些后现代主义因子分散在她的作品中,集中表现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精神的恐慌、自我内心的失落与孤寂。(
苏州大学文学院仲明明评)
衍生作品
作者简介
吉本芭娜娜(吉本ばなな),本名吉本真秀子。1964年7月24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大学艺术学文艺科毕业,文学评论家吉本隆明的次女。1987年以《厨房》获海燕新人文学奖,次年再度以《厨房》获泉镜花文学奖,后陆续获山本周五郎奖、紫式部奖等文学大奖。1993年获意大利SCANO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