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Schoo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是
哈尔滨工程大学下设的
二级学院,是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办学历史
1953年,军事工程学院成立之初,海军工程系造船科下设352动力教授会。
1954年,舰船动力教授会一分为二:舰船内燃机及其动力装置教授会(专业)和舰船蒸汽轮机动力装置教授会(专业),并于1955年开始招生,学制五年。
1966年4月1日,全院军人集体转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改为舰船工程系,教学建制不变。
1969年12月,军委决定哈尔滨工程学院分建内迁。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就是在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分建时,以舰船工程系(即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完整建制为基础组建起来的。
1975年,学校在舰船工程系动力专业的基础上组建了船舶动力系,序号为三系。
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工程系”定名为“动力工程系”。
2001年3月,在动力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
2005年12月12日,随着核专业从动核学院分建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因此学院更名为“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2018年11月,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2个本科专业,本科生按照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84名,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6人,有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80人。73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9%。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人员占教师总数的41%,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柔性引进国外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1人获得“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闻雪友、王仲奇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李玩幽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玩幽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李玩幽、宋恩哲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李玩幽
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教师:李玩幽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杨铁军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是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动力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船舶动力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防重点学科1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轮机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轮机工程、动力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轮机工程
国防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设有海军新型中高速柴油机专家咨询委员会。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舰船动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船舶动力技术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三年,教师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6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年科研经费1亿元以上。共获得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3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SCI收录192篇,EI收录486篇。2015年科研经费合同额突破1.7亿,科研到款额达到1.37亿元。
文化传统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开展“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春热血动力报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开设全国优秀大学生“船舶动力”夏令营。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