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自1951年建校始立中文科,1956年成立中文系,2008年改建制为文学院。现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应用汉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和中国古籍整理研究所组成,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和秘书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美学3门省级精品课,有中国古代文学和语言学概论2门省一流课程,12门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有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及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有“中国古代小说与诗歌研究中心”“审美文化与龙江文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2022年连续获批第二轮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即省一流学科。
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1960年开始,以研究生班的形式招收培养研究生;1982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成为我国设立研究生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998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批哈尔滨师范大学首个博士授权点,也是东三省省属高校首个博士点;2003年文学院文艺学学科获批全校第二个博士授权点;2007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文学院有科研实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25人,副教授44人。在专任教师中,有
博士后资历者15人,获博士学位教师与在读博士生教师48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6人。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唯一的“全国高校名师”(张锦池教授),有省级名师3人。
文学院在近十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出版学术专著50部,编写教材15本,整理古籍 6 项;发表学术论文 612 篇,其中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3篇,发表在《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一级报刊的文章占有相当的比重。有近50篇论文被《新华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省级学术期刊上345篇,其他学术期刊206篇,人均论文数8.2篇。课题立项75个,国家级科研课题6个。省部级课题58个,校级课题11个。 获奖38人次,获奖数量38个,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8项,校级奖励7项。。先后承担了中外合作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以及省社科基金项目等30余项。
文学院现有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三个人才培养层次。在读博士生32人,已毕业并授予博士学位者39人,博士学位论文得到受邀来主持答辩的多位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毕业的博士生中,有1获得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有3人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1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续项目。有1人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有5人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现有硕士生248人,已毕业的硕士生考取博士生者占有相当的比重。有本科生2881人,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生的比率达到8%以上。
在哈师大建强校的历程中,文学院本着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宗旨,进一步坚持学术自由、教授治院的原则,发扬民主,求实创新,勤奋节俭,忧劳兴院,倡导刻苦读书风气,弘扬严谨治学精神,发扬教学科研并重、严谨扎实的优良传统。今后5年,以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为重中之重,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生命线,以发展两个新专业为增长点,以建设三个优势学科为特色,完成跨跃式发展。将文学院办成一个规模适当,专业分布合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兼备互补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初步形成以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学科为主导、以文学、理论、语言三者为基础,整合人力资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使强者更强,弱者变强,立足为黑龙江省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办院思路。在全省高校同类学科中继续保持优势和特色,确保在省属综合大学和省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的
一流地位,为把哈尔滨师范大学建设成强校做出文学院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