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思梨,属
蔷薇科冬果梨类,因产于靖远哈思山下而得名。果实个头均匀,呈卵圆形,成熟后表皮色彩黄亮,质细味甜,香味浓郁,果肉水白色,细嫩多汁,味道甘美,品质极佳,因剖切后切面不易氧化,隔夜不变其色味,以异于它果而著称,历史上曾是靖远地产贡品之一。
梨树存活面积很小,不能移植,石门乡小口村哈思街崖头及小口沙河掌有少量栽植。1988年调查时有老树11株,树龄高达80年以上。现存活树木28株,年产哈思梨1500公斤左右,多被用作礼品馈赠亲友,市场销售极少,故而以稀为贵。
关于哈思梨的由来,民间传为在历史上丝绸之路经过这里时,某年冬天,过往行人携带异域果品,食后将其果核随意抛弃在山泉流淌的地方,待到翌年春暖花开时节,便长出几株细嫩不知名堂的幼苗,被当地一位好奇的老农发现,便将这些幼苗当成宝贝似地保护起来,不让任何人损伤。数年之后,这些幼苗长成了一棵棵小树,可是究竟是什么树,谁也不能识别。后来老人去世了,儿女遵照嘱咐将其埋葬在一棵树旁,未料来年春天,小树上开遍了洁白的小花,秋天结满了金黄的小梨子。梨子成熟的时候,儿子将摘下的第一颗梨用刀切开献在父亲的坟前,第二天他惊奇地发现,献在墓前的那颗梨竟然切面嫩白如初,如刚刚切开一般。这话一传出去,村人皆来索尝,果然味道迥异,被视为奇梨。从此,哈思梨声名远扬,官府将其送到了朝廷,便成了专门敬恭皇上的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