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库欣(Harvey Williams Cushing, 1869~1939),是一个美国的外科医生和作家,专长于脑外科,对脑外科手术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并在神经系统、血压、垂体和甲状腺领域有重大发现。以他名字命名的
库欣综合征和
库欣反应成为了人人皆知的疾病。 哈维·库欣还撰写了关于他老朋友威廉·奥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的传记,并在1926获得了
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
哈维·威廉斯·库欣是美国第一位专门从事神经外科学的外科医师、神经生理学家。 1869年4月8日生于生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Cleveland,Ohio.)一内科医生家庭。他于1895年获得了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医学学位。在克利夫兰市实习一段时间后,于1900年旅欧学习深造。回国后就职于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外科学系。1912-1932年任哈佛医学院外科教授和波士顿彼得·本特·布里格姆医院外科主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库欣在美国军队卫生部服役,1918年任美国远征军主任顾问医师。1933年任耶鲁大学神经系主任教授。他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开拓者。曾经研究在外科手术时血压变化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了经鼻窦进行垂体手术的途径;发现并确认了库欣氏综合症(包括嗜碱细胞增多症)及其他垂体激素
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发明了现仍在使用的代替纯氯化钠的生理平衡的“库欣溶液”;率先应用了普遍使用的正压气管麻醉剂;解释了垂体腺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巨大作用。
库欣在脑肿瘤方面贡献巨大。最先提出了
颅内肿瘤的诊断、分级和分类方法;证明了增加脊髓压力最初会作用于迷走神经而产生心搏徐缓,随之动脉血压升高。这一结论保证了开颅安全,并激发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率先在美洲使用血压计,并发明至今仍在使用的银止血钳;1925年在大脑手术中首先使用电烙术;创造了在2,000个病例中将死亡率由原来的近100%减少到低于10%的先例。
库欣一生倡导严格、谨慎的临床工作作风。1932年创立了“哈维·库欣学会”(后改名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协会)。他的著作甚多,1912年他关于垂体肿瘤的专著是他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1926年,他出版的《威廉·奥斯勒的生平》一书曾获得普利策奖金。1937年退休。1939年10月7日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去世,终年70岁。
库欣综合征,又称
皮质醇增多症(hypercortisolism)或
柯兴综合征。1912年,由Harvey Cushing首先报道。本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
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
骨质疏松等。
库欣反应,是由库欣于1900年曾用等渗盐水灌入狗的蛛网膜下腔以造成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增高接近动脉舒张压时,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继之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最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而导致死亡。这一实验结果与临床上急性颅脑损伤所见情况十分相似,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成为库欣反应。这种危象多见于
颅内压增高病例,慢性者则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