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春词
北宋苏轼词作
《哨遍·春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主要写白日在园内观赏春景,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下片写携妓入花丛及佳人的歌舞之态。这首词从景入情,抒发了人生浮幻,要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全词层次清晰,一丝不紊,笔致纡徐。
作品原文
哨遍1·春词
睡起画堂2,银蒜3押帘,珠幕4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5天,正溶溶养花天气6。一霎7暖风回芳草8,荣光9浮动,掩皱银塘10水。方11杏靥12匀酥13,花须14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见乳燕捎15蝶过繁枝。忽一线炉香逐游丝16。昼永17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便乘兴携将18佳丽19。深入芳菲20里。拨21胡琴22语,轻拢慢捻23总伶俐24。看紧约25罗裙,急趋26檀板27,霓裳28入破惊鸿起29。颦月临眉30,醉霞横脸31,歌声悠扬云际32。任满头红雨33落花飞。渐鳷鹊楼34西玉蟾35低。尚徘徊、未尽欢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36而已。醉乡路稳不妨行37,但人生、要适情38耳。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醒来在画堂中用银蒜将帘子押上,用珠装饰的帷幕如云般落在地上。雨刚下又停歇下来,洗出一个碧罗明净的天色,正是暖洋洋的花卉生长的天气。一瞬间暖风吹春天回来,芳草又生,祥和的天气在浮动,风还吹皱起银色的池塘水。正是杏花醉成酒窝,还在脸上匀匀地搽上酥一类细嫩乳品,花蕊如绣般绽开,红红绿绿前后排列。只见稚嫩的燕子,吃掉蝴蝶而飞过了密林。忽然出现一条线,那是炉子香烟逐绕着虫丝。白昼长了人也闲了,独自一人站在斜阳下,体会着夜即将到来的情味。
自然地乘着游兴,带领美女们,进入到香花芳草园里。弹拨胡琴使之发声,轻轻地“拢”,慢慢地“攒”,都很灵巧高妙。把罗裙系得紧紧的,急速趋使按照檀板节奏而舞,《霓裳羽衣曲》音响进入到急速的乐章时如受惊的雁飞声。暗淡的月光降到眉间,如喝酒红脸的霞光布了一脸,歌声悠扬悦耳地飞入云际。随它落雨般的红花飞满头,高楼西边的天空的月亮渐渐地往下落去。人们还在徘徊不回,只因游人的欢乐情意未得到满足,还想行乐下去。君不见今古悠悠往事,都成为浮幻空虚的人间世事。这一百年,有几多时间,三万六千日罢了。醉生梦死的回乡路,不妨走一遭,但人们的一生要痛快地尽情地行乐,人生多短暂啊!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春。是时,东坡知徐州任上。他曾携乐妓游张山人园,作诗以志之。在此之前,自求外任。为了解脱政治争斗之苦恼,他又携“佳丽”游春,作此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写游春行踪,即景生情。开头三句写室内景起兴。 “画堂’、“银蒜”、“珠幕”,表明为富贵人家的富丽堂皇的内部环境,住上好是好,就是叫人发腻,自然联想到游春。接着三句写第一个景象:雨后天晴正养花。雨洗碧罗天,溶溶养花天,好一个“天”的世界。第七、八、九句写第二个景象:风回芳草皱银塘。暖风回芳草,暖风皱银塘,好就好在“风”之力。第十、十一、十二句写第三个景象:杏靥匀酥花吐绣。百花满园林,红绿大排列。杏好花好春更好。第十三句写第一个物象:乳燕捎蝶过繁枝。一“捎”一“过”,十分灵巧可爱。第十四句写第二个物象:一线炉香逐游丝。一“线”一“逐”,异常生动有趣。最后三句写第三个物象:斜阳景含人情味。一“立”一“来”,自然形象逼真。东坡俨然以摄影师蒙太奇手法,将三景象、三物象剪辑、组合、叠印成一幅“明媚春光”长卷,让人爽心悦目,向上一路。
下片写游春娱乐,借题发论。开头二句写男欢女乐:携佳丽,人芳菲,幽情默默。第三、四句写弹拨胡琴:轻拢慢燃伶俐,琴韵悠扬。第五、六、七句写起舞《霓裳》:约罗裙,趣檀板,舞姿惊雁。第八、九、十句写动人歌声:颦眉醉霞横脸,歌声嘹亮。第十一、十二、十三句写乐兴高涨:落花飞,玉蟾低,意欲再娱。最后七句针对上片下片游春观景物,与娱乐,借题发论。悠悠往事,时光易逝;浮幻人生,如人道境;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东坡俨然以戏剧家导演手法,将一个“入芳菲”境、三个歌舞场面和一个未尽意情景排列在一起,成为多幕性戏剧一幕幕推向观众,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全词以铺叙的手法写了情景,先景后情;写了时间,先昼后晚;写了歌舞,交错呈现。有头有尾,结构完整。由昼永——斜阳——晚来。玉蟾低,突出地写了度过一个漫长而无忧虑、极其痛快的美好时光,渲染了青春易逝、及时行乐的消沉感。这是与东坡此时此地外任处境和心境分不开的。
名家点评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一七:此词情采密丽,气质香婉,乃是以残唐诸公小令笔意用之于黪1丞 长谰,茬宋一代中固不多,在眉山一身中尤其少。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一一:《东坡集》载《哨遍》二阕,以巢栝归去来词,一赋春宴云 慨雉(词略)。虽两词平仄句读均有出入,而字数则同。《词综》于“颦月”句上落“正”字,“一霎”句“时”字作“晴”,均误。汲古阁本“时”字作“暖”,换头匍作“便乘兴携将佳丽”,“花飞”下多“坠”字,“红翠”作“翠红”。“悠飚”作“悠扬”,亦非。“飚”字应读去声。此调宋以后作者绝少。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先言景,后言情,先言昼,后言夜,层次一丝不紊。楼敬思云:“词到工处,未有不静细者,此亦静细之一端也。”(“银蒜押帘”二句)先从室中说起。”(评“初雨歇”六句)次言景象。(“方杏靥匀酥”五句)次言物类。(“独立斜阳”二句)勒住。(“便携将佳丽”二句)接入行乐。(“拨胡琴语”二句)呜弦。(“看紧约罗裙”三句)看舞。(“颦月临眉”三句)徵歌。(“君看今古悠悠”至末)总收。
清·陈廷焯词则》卷一:(上片)笔致纡徐,蓄势在后。(下片“君看今古悠悠”至篇末)纵笔挥洒,如天风海雨,咄咄逼人。
清·张德瀛词徵》卷一:词有与风诗意义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钜制,多寓微旨。如李太白“汉家陵阙”,《兔爰》伤时也……苏子瞻“睡起画堂”,《山枢》劝饮食也;晁无咎“陂塘杨柳”,《伐檀》力稼穑也;岳忠武“收拾山河”。《无衣》修矛戟也……其他触物牵绪,抽恩人冥,汉魏齐梁,托体而成,揆诸乐章,喁于勰声,信凄心而咽魄,固难得而遍名矣。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1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