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画
藏传佛教寺院内的各种佛画
“唐卡”藏语音译,泛指供奉在藏传佛教寺院内的各种佛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少数历来传说题材。唐卡画的风格独特,一般善于运用贵重的黄金,白银,与各种矿物色彩颜料为制,工艺精细而精美。唐卡源于印度唐代传入我国西藏,明初随着格鲁派的创立有了空前的发展,形成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并占有重要的地位。
风格
前藏的唐卡画: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后藏的唐卡画: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着色浓艳,属工笔彩的画法。
传说
“唐卡画”源自西藏。据说西藏第一幅唐卡画的护法女神白度姆,就是吐蕃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就的。西藏每个受过传统训练的画师,都说得出这个传说。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唐卡源于吐蕃时的文告和僧人讲经说法时随处悬挂的布画,历史长达1400多年。也有人深信早在更为久远的象雄古国便已出现。
经考证,唐卡的形式与游牧部族的生活经历有关。藏民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为随身携带的庙宇。毕竟,唐卡比塑像更轻,也不同于壁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把唐卡系挂在帐篷里,哪怕是一根树枝上,就能成为一种象征,让藏民们祈祷、礼拜、观想,或保佑去世的亲人。最小的唐卡仅有巴掌般大小,画在纸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择吉日而向广大信众示现,当其缓缓展开后,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青海塔尔寺就有如此巨幅的唐卡,每年都会在山坡上缓缓展开,当地人称“晒大佛”。
世界遗产
唐卡画是藏传佛教画中最具代表的画种,也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画种,一般由僧人及民间艺人绘画。
唐卡大师是由国家文化部门颁发的工艺美术大师及唐卡大师,其他的都不是。画师一般均称为艺人。热贡地区的唐卡在全世界最为有名,艺人最多,产量最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14:26
目录
概述
风格
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