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咏〔1900-1991〕是中国乐坛的一代先贤。
江西省
永新县芦溪乡古竹村人。自小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受到传统文化的濡染与熏陶。
唐学咏天生聪慧,志向高远。1919年他考入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师从
吴梦非、
刘质平、丰子恺等,这些都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得意门生,因而他也深受李叔同艺术思想的影响,在接受西方音乐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李叔同是第一个在中国引进和传播西方音乐的先哲。李叔同对诗、书、画、印、音乐、戏剧等无不精通,建树甚丰。这使唐学咏无限景仰,立志要向这位大师学习。,1921年考上中法大学里昂海外部,1922年又考入里昂国立音乐院。在音乐院的10年苦读中,唐学咏均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在每年的会考和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因而在他毕业时,院方授予他法国文坛上最高的荣誉一“桂冠乐士”称号。
毕业后,唐学咏曾赴欧洲各国考察、讲学交流,历经10年拼搏之后,于1930年学成回国。回来后一直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与
徐悲鸿共事8载,情同手足,至1937年方离开中央大学。抗战期间,辗转于湘;黔、川、滇各省高等学府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后,唐学咏出任国立福建音专校长。
唐学咏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是中国引进固定唱名法和倡导视唱练耳、重视基本乐理教学的先驱。他先后谱写了钢琴组曲《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型声乐赋格曲《山居行》、大合唱《牧童操》等。此外,他还写了《世梦》《礼运大同歌》等群众歌曲和钢琴奏呜曲《怀母》《年颂》《流星》等作品,国际文艺作家及作曲家版权协会吸收他为会员,当时东方世界仅有他一名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