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
郑州歌舞剧院舞蹈作品
《唐宫夜宴》原名《唐俑》,郑州歌舞剧院舞蹈作品,编导:陈琳、袁时。曾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创作灵感来自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乐舞俑,一组13件,包括8件乐俑和5件舞俑。(现存于郑州市河南博物院
背景介绍
舞蹈《唐宫夜宴》由郑州歌舞剧院舞蹈编导陈琳创作,14名女舞蹈演员,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丰腴身韵审美风姿的同时,感受中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据2021河南省春节晚会总导演陈雷介绍,除了可供考究的文物,舞蹈演员们为了重现唐俑丰腴的身姿,不仅穿了塞海绵的连体衣,嘴里还含着棉花。《唐宫夜宴》并不只是讲夜宴,而是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展示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细节精致到,演员眼角两道月牙型的妆容,都模仿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 “斜红”。而此次河南春晚呈现的《唐宫夜宴》,又经过了晚会栏目组的特别创作,加上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呈现出了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
《唐宫夜宴》共分5小段,其一是博物馆中的“定格”;其二是乐俑“活化”之后,在花园中穿行嬉戏;第三段是夜幕降临,少女们路遇一弯湖水,纷纷以水为镜敛起了妆容,有的忽然被触动了思乡之情,举起手中的笛子吹奏,有的在舒缓的音乐中恹恹欲睡;但是紧接着,庄严的号角声响起,所有人立即整装列队步入殿堂,呈现出专业的一面,在夜宴上奉献了一场精妙的演出;最后一段,少女们逐渐背向观众,回到一开始的定格造型,重新化作“远去的历史”。
2021年2月10日,河南卫视春晚首播之后,《唐宫夜宴》率先在当地引发盛赞。随着节目视频在网络端的二次传播、电视台的重播,其精致诙谐的舞蹈编排、雍容大气的高科技特效,乃至于圆润讨喜的“唐宫少女”形象,均获得了文化学者、文博爱好者以及舞蹈观众们的好评,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创作经历
对于《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陈琳这样介绍道:“当时我们去了很多家博物馆参观。其中有一组唐代乐俑,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就想象它这种形态,如果是在博物馆里面‘活’起来,把我们带到一千多年以前,会是什么场景?”
于是,这支舞蹈有了这样的开头:钢琴、钟磬和戏曲场面依次奏响,一群彩绘陶俑逐渐从定格的展陈文物,幻化成了各具性格的唐宫少女。
相较于往常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在“画风”和舞台形象上非常独特,具有极大的创新性。用陈琳的话说,“我们这么多年的古典舞都是很‘唯美’的,演员们都是非常苗条、修长的”,但这个节目刻画的是“以胖为美”的唐代,作为故事原型的唐女俑,也是“圆圆胖胖”,憨态可掬。
为了更贴近历史,同时也想跟以往的古典舞作品有所区别,如何让自己的演员“胖起来”。在与负责服装设计的同事商议之后,陈琳等人采用了“连体棉服”的方案,即在舞蹈演出服的里面,从肩至腿穿一层贴合身体、不易晃动的特制连体衣,并用轻质填充物为演员改变体态。
还有更伤脑筋的事:如何让这些“瓜子脸”的姑娘们变成“满月脸”?为了这一点,陈琳在自己脸上试了很多种方法,甚至请教了影视特效化妆师,“但是(化特效妆)真的造价太高了,只能放弃。”后来有一次,陈琳在化妆师家里吃葡萄,还没来得及咬开咽下,突然灵光一闪:“有了!”她先是用纸巾团成一团替代葡萄,而后换用不易软化的棉球含在口中,对它的“易容”效果甚为满意。最终,《唐宫夜宴》的演员上台录制之前,口中含的都是医用棉球,“从上牙框填充到下牙框。”
最终《唐宫夜宴》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广为传播的佳作。
发展历史
2020年10月16日,《唐宫夜宴》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
2021年2月10日,《唐宫夜宴》在2021年郑州市迎新春文艺汇演中展演。
2021年2月11日,《唐宫夜宴》在2021河南省春节晚会中展演。
2021年2月20日,《唐宫夜宴》演职人员在河南博物院参与录制“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节目”。
2021年10月21日,《唐宫夜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优秀舞蹈剧目展演”。
2022年10月11日,《唐宫夜宴》作为主旋律大剧《我们这十年》的第一个单元剧在江苏卫视等多个平台收官。
2022年11月17日,《唐宫夜宴》将应邀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
2023年7月20日,《唐宫夜宴》舞蹈IP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漫博会。
节目评价
从博物馆里三彩乐俑得来的灵感,汲取了唐俑服饰造型特点,传统文化元素在节目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唐宫夜宴》通过结合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来讲述唐朝的故事,一群穿着唐朝服饰嬉戏的少女成了观众眼里熟悉的陌生人,她们在一颦一笑中生动地展现了唐朝独有的美学风范。(人民网)
舞蹈风格诙谐幽默,唐风味儿十足。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沉浸于吹奏的少女,意外发现自己掉队,慌乱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娇憨可爱。途中,少女们争先恐后的端看水中倒影,仔细检查妆容,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当场景切换到正式的宫廷表演时,她们的舞姿又变得大气恢弘,“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唐之美尽收眼底。(中国社会科学网)
《唐宫夜宴》改编自《唐俑》,整体上风格诙谐幽默,又不失文化底蕴,也契合了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这既是文物现代化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文物数字化背景下的生动呈现。(未来网)
这支5分钟的舞蹈,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嬉笑怒骂,时而严肃,时而活泼。背景配以“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诸多“宝物”,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夜。(新华社)
《唐宫夜宴》的细节之处,处处彰显着主创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主创们都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为了完美还原唐朝小姐姐们的丰腴之美,舞蹈演员穿上了塞着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特制棉花鼓起了腮帮,最终使自己完美地“胖”了起来。而眼角画上两道月牙则再现了唐代潮流面饰“斜红”,让她们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尽显唐朝女性的雍容华贵和美艳风姿。(新华日报)
《唐宫夜宴》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山东徐敏行墓壁画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以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融于场景,舞者犹如穿行于古画之中,将观众代入大美华夏独有的美学空间,彰显出华夏文明天然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光明日报)
名人点评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凌:“河南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我们繁荣文化事业的基础。”近年来,河南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出现了一批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又为人们所喜爱的“爆款”产品。“我们要继续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中原文化传播得更远。”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吸引人的是故事,打动人的是情感。”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在坚持高水平表演的前提下,更多关注和表达了普通人的情感元素。“观众感兴趣了、看进去了,就会进一步关注和了解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作品就有了生命力,文化就得到了传播。”
河南春晚艺术总监李暄:该节目不仅有优美的舞姿和接地气的场景,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叠加了诸多历史文物的影像,让现实和虚拟交织,情感和文化交融。“关注生活,关注普通人情感的创作理念,贯穿于这次春晚的全过程。”
河南卫视元宵节特别节目总导演路红莉说:一场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华美得像一场梦境。“《唐宫夜宴》受到观众朋友喜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魅力,加上新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思维的传播方式。”
知名文化学者、全国教育名师邱志强:“《唐宫夜宴》能够‘不忘本来’,关注到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并‘吸收外来’,用现代的声光电等舞台艺术赋予曾经的美好以新的面貌和精气神,栩栩如生。”人们赞美和追捧《唐宫夜宴》就是对美的崇尚和认同,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
获奖记录
2021年入选“第二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名录。
2022年9月,入选2021十大年度国家IP(视听表演)。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10:46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