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述,1929年3月31日出生于四川资阳,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早期学习
1929年3月31日,唐明述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父亲唐文逵曾任天津传染病医院院长,唐明述是家中的长子。
1936年,6岁的唐明述上小学,中学就读于
成都市第七中学。
1948年,唐明述从成都县中毕业之后,考上唐山工学院冶金系(北方交大前身)。因解放战争,交通不便,就读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
1949年,就读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科。
1950年秋,转入北京大学化工系。
1952年,经院系调整先入燕京大学化工系,后又转人天津大学化工系。
工作经历
1953年7月,唐明述从天津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9月进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化工系就读研究生。
1957年,唐明述与崔雪华结为伉俪。
1956年9月,唐明述从南京工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南京化工学院(2001年组建为南京工业大学)任教,历任南京化工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南京化工学院硅酸盐研究室主任。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唐明述所在的化工系从南工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
1961年,唐明述提出“碱度平衡假说”。
1972年,高等院校恢复招生,唐明述担任南京化工学院水泥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抓教学工作。
1976年,唐明述开始钢渣微观结构的理论研究工作,并陆续发表较有影响的论文。
1978年,唐明述被评为“文革”后第一批副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年他承担的“碱集料反应”研究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6月,唐明述带着碱集料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赴法国巴黎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以后,又多次参加了在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召开的国际水泥化学或碱集料反应会议。
1983年,唐明述晋升为教授并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3年,唐明述创造了“快速法”后,进一步深人研究以扩大成果。
1985年,唐明述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1986年,唐明述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7年,唐明述和助手韩苏芬一起完成的“碱集料反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8年,唐明述参与了国家核工业总公司下达的“用水泥处理核废渣”八五攻关项目。
1995年,唐明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
2003年,唐明述受聘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2004年10月,第十二届国际碱集料反应会议在北京举行,唐明述担任会议主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唐明述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重要课题碱一集料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经过对“碱一集料反应”的研究,得出一整套理论。
创建的快速法已定为法国和中国标准,被国际学术界和工程界把它命名为“中国压蒸快速法”,法国将该法正式列为国家标准(NFP18-588)。先后为众多大型混凝土工程鉴定集料碱活性,提出可靠的施工方案;研制的快速测定仪已获应用;在京津等地发现大型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而破坏的实例,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所提碱碳酸盐反应的膨胀机理、碱集料反应分类等理论得到国际专家的重视;对用水泥处理核废渣、大坝用氧化镁膨胀水泥、钢渣微观结构的研究等在理论、生产、使用中均获成果。
唐明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点项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空军重点项目,主要研究碱集料反应、钢渣微观结构、氧化镁延迟性膨胀混凝土及用水泥固化核废渣等,特别是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碱集料反应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
唐明述带领课题组先后为各种大型混凝土工程鉴定集料的碱活性提出科学的建议,包括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吉林丰满水电站、江苏仪征化纤厂、山东石臼港、广西红水河岩滩水电站、云南漫湾水电站、江阴长江大桥、金沙江的向家坝、白鹤滩、观音岩,雅砻江上世界最高的大坝(305m)—锦屏一级电站以及岭奥、三门、横田核电站,深圳盐田港和西郊、郑州、鼎新机场等。唐明述与崔雪华等研究的MgO型延迟性膨胀水泥,低孔隙率高强水泥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平。已经用于贵州东风水电站、广西青溪水电站、福建水口水电站的实际工程之中。
截至2015年11月,唐明述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译、著9本。
截至2015年11月,唐明述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人才培养
唐明述当选为院士后,连续15年为南京工业大学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在教学中,他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培养学生。2011年9月,南京工业大学在江浦校区体育馆举行了新生开学典礼,唐明述向新学生呼吁:同学们要努力成为中国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竞争力的人才,做到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截至2019年,已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余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唐明述在碱集料反应、钢渣微观结构、氧化镁延迟性膨胀混凝土及用水泥固化核废渣等方向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唐明述教授以一个登攀者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以一个科学家严谨不苟的精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俊杰,以一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与炽爱关心呵护着每一名学子。他是一位敦厚亲和的长者,是一本丰富充实的大书,翻阅大书令人鼓舞与震动,沉静而奋起。(南京工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