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安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岩石力学专家
唐春安,男,汉族,1958年3月生于湖南省黔阳县,岩石力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深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58年3月,唐春安出生于湖南省黔阳县。
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矿山系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3月至1984年7月,就读于东北大学采矿专业,师从岩石破碎专家徐小荷教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4年7月至2005年12月,任教于东北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5年3月至1988年7月,就读于东北大学采矿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1年至1992年,得到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岩石力学专家J.A.Hudson教授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
1992年,晋升为东北大学采矿系教授。
1993年,被批准为采矿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1994年,获得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5年至1996年,到加拿大劳仑亭大学做访问教授。
1997年至1998年,到瑞典吕利欧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4年至2005年,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6年1月,开始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
2010年3月17日,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会正式成立,任第一届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8年7月12日,发起并成立了以深地热开发为导向的深地工程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唐春安主要从事岩石破坏机理及其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了岩石类脆性材料真实破裂过程分析的RFPA数值模拟新方法,领导团队相继发展了高性能并行计算分析系统,并通过DDA方法的全耦合,实现了材料从变形、破裂到运动的全过程模拟。RFPA方法的微破裂“时空强”分析功能,促进了数值分析方法与微震监测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岩体工程灾害监测、分析预警方法的突破。他基于多年的岩石破坏力学研究基础,积极开展跨界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提出了以地球自身热平衡为驱动力的地球演化新假说——地球大龟裂。通过建立地球系统的热平衡方程,阐述了热平衡性态变化导致地球周期性冷、热变化的基本规律,对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板块起源、超大陆裂解、漂移和碰撞、火山形成、生物灭绝触发机制、冰河生长与消融以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彼此相关的重大地质事件给出了新的解释,得到地质学科主流的关注。
截至2023年2月,唐春安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出版《Rock Failure Mechanism》等学术专著六部。
(注:仅列举部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据2023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显示,唐春安参与发明的专利共21项。
截至2023年4月,唐春安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励七次。
人才培养
据2023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显示,唐春安在大连理工大学共培养博士生34人,其中24人已毕业、10人在读;硕士生35人,其中33人已毕业、2人在读。
唐春安任教于东北大学期间曾为研究生开设学位课岩石力学基础及选修课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突变,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时期曾教授过本科生课程岩石力学A。
荣誉表彰
唐春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第四批省级优秀专家,曾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冶金系统优秀科技青年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辽宁省青年五四奖章、首届沈阳市青年科学家奖。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唐春安教授是中国岩石力学领域杰出科学家,在岩石破坏机理及其岩石工程灾害模拟分析、监测预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时任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院士评)
专注,是唐春安教授的一贯工作特点,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亦或是工程实践,他都以一种细致、认真的态度对待,他专注于自己既定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始终坚持以专注的心态做他专业的事情。面对过去的成就,唐教授没有满足。求索何惧路漫漫,在人生的道路上,唐春安凭借着近乎执拗的秉性和质朴性格,继续往前走,一步一个脚印。(《科学中国人》评)
参考资料
唐春安--中文主页--首页.大连理工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2 17:4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