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Lactuca sativa L.),是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根垂直,地上茎直立,茎枝白色;叶子呈椭圆形,其边缘有波状,两面无毛;花冠呈球形,外面无毛,花较小且色较浅;果实呈浅褐色的倒披针形;种子黑褐色或灰白色;花果期2-9月。据宋代陶谷在《清异录》中的记载,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以其茎肥大如笋并来自呙国而得名“莴苣”。
植物学史
命名由来
据宋代陶谷在《清异录》中的记载,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以其茎肥大如笋并来自呙国而得名“莴苣”。
本草考证
《本草拾遗》:“利五脏,通经脉,开胸隔”。
栽培历史
莴苣(Lactuca sativa L)菊科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我国栽培不多,仅在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栽培较多,各大城巿近郊亦有裁培,其它地区则栽培甚少。而茎用莴苣我国自古栽培,遍及南北,尤以南方各省栽培最多,仅华南栽培较少。
形态特征
生活型:一年生或二年草本植物,高25-100厘米。
根:根垂直直伸。
茎:茎直立,粗壮,嫩时呈棍棒状,光滑无毛,灰白色,含乳汁;老时上部分开花,单生,上部圆锥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白色。
叶: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大,不分裂,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5-6.5厘米,顶端急尖、短渐尖或圆形,无柄,基部心形或箭头状半抱茎,边缘波状或有细锯齿,向上的渐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分枝下部的叶及圆锥花序分枝上的叶极小,卵状心形,无柄,基部心形或箭头状抱茎,边缘全缘,全部叶两面无毛。茎生叶互生,基部耳状抱茎。
花:头状花序多数或极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
圆锥花序。
总苞果期卵球形,长1.1厘米,宽6毫米;总苞片5层,最外层宽三角形,长约1毫米,宽约2毫米,外层三角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宽约2毫米,中层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9毫米,宽2-3毫米,内层线状长椭圆形,长1厘米,宽约2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急尖,外面无毛。舌状小花约15枚。花两性,全部为舌状花,舌片先端5齿裂,黄色;雄蕊5枚;子房下位,柱头2裂。
果:瘦果倒披针形,长4毫米,宽1.3毫米,压扁,浅褐色,每面有6-7条细脉纹,顶端急尖成细喙,喙细丝状,长约4毫米,与瘦果几等长。冠毛2层,纤细,微糙毛状。花果期2-9月。
种子:种子黑褐色或灰白色。花期6-7月,果熟期8-9月。
变种分化
分布范围
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约在五世纪由西亚传入中国,目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亦有野生。
1生活环境
莴笋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不耐高温;喜湿润;宜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的粘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生于海拔20~150m的山坡疏林下。
生长习性
莴苣属耐寒性蔬菜。发芽温度为4℃以上,15-20℃最佳,若气温超过 30℃,则不会发芽。其幼苗可耐零下低温,幼苗生长适温为15-20℃,茎的生长温度为11-18℃。莴苣喜昼夜温差大,开花结实要求较高温度,适温为19-22℃。
莴苣对土壤表层水分状态反应极为敏感,需不断供给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其器官形成期更不能使土壤干燥,缺水时,叶球或茎长得小,味苦,水多时,则易发生裂球或裂茎。且需肥量较大,宜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的粘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莴苣喜微酸性土壤,适宜土壤pH值为6.0左右。
栽培技术
莴苣类型可分为叶用、茎用2种类型。叶用莴苣基叶较宽,基部不膨大,以叶为主要食用器官。依叶的生长形状可分为3种:①皱叶莴苣。叶片深裂,有松散叶球或不结球。②直立莴苣。叶片全缘或锯齿状,外叶狭长直立,不结球或有松散的圆筒形或圆锥形叶球。③结球莴苣。叶片全缘,有锯齿或深裂,叶面平滑或皱缩。顶深叶形成叶球,圆形或扁圆形。从叶球大小、质地来说可分为软叶,脆叶2种。软叶类型球小,松软,生长期短,需肥水少,较耐低温,在高温长日照下易抽墓;脆叶类球形大,结球坚实,质地脆嫩,生长期长,需肥水多,产量高,不易抽墓,较适于贮运。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及种植时间,选择抗病、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株型好的品种。
育苗
种子处理:每亩用种量25克,播种前在阳光下晾晒灭菌5-6小时,或用种子干重0.3%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选用二年以上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园土与充分发酵腐熟的牛马粪3:1,且每立方米加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生物有机肥2千克,8-1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充分拌匀过筛,装营养钵备用。
播种育苗:选择一块二年以上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做苗床播种前对苗床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播种,一般每平方米播种5克,播后盖土0.5厘米厚细土保持湿润,3-5天即可出齐,待莴苣2片叶时即可移入营养钵内。
定植
整地施肥:莴苣根系较弱,耐旱力弱,应选择土质疏松保水保肥的土壤。定植前耕翻15-21厘米,结合施腐熟有机肥每公顷7.5万千克,耙细、整平。做成畦距120厘米,宽80-100厘米的高畦。定植前7-8天沟灌一次透水,3-4天后覆盖地膜,需拉紧铺平,使膜和地面贴紧,四周用土压严。
覆盖地膜:定值前7-8 d沟灌1次透水,3-4 d后覆盖地膜。要拉紧、铺平,使膜和地面贴紧,四周用土压严。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幼苗期的土壤不宜干燥也不能太湿,以防止幼苗老化或徒长。莲座期适当控制水分,促进莲座叶发育充实。借球期水分供应要充足,水分少会使叶球小且产生苦味,结球后期水分不宜过多,以免球部开裂和发生软腐病。
温度管理:莴苣喜冷凉,适宜温度范围在 10-25℃,最适宜温度为 15-20℃,幼苗对低温适应性特强,幼苗可短时间忍耐 - 6-5℃的低温,所以管理上夏秋季节应注意降温,冬季保温。采用透光性好的功能膜。冬季保持膜面清洁,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日光温室后部以挂反光幕,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夏、秋季节适当遮阳降温。
肥水管理:莴苣苗主根其苗后易拔断,可产生大量侧根,栽后容易成活。定植要浇2-3天的定根水提高成活力。茎用莴苣定植前要结合翻土整畦施足基肥,用禽畜腐熟肥每公顷3万千克,过磷酸钙450千克;或蔬菜专用肥1500千克每公顷;或尿素每公顷750千克,过磷酸钙450千克,复合肥300千克。基肥占总用量的60%-65%,酸性强的土壤施生石灰每公顷1050千克。幼苗期至莴苣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时每3-5天浇灌一次“跑马水”,苗的生长后期不宜过多肥水,以防止徒长。株高30-40厘米时,要适宜控水,防止植株间湿度过大,招致病害。莴苣开始膨大期施肥应从浓到稀。施肥过浓易导致其基部开裂,引起腐烂。此时可结合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氢钾每公顷1500克,或硼砂0.2%-0.3%进行喷施,每十天喷一次。为防止早抽薹或植株过高,可适度喷施多效唑,定植后一个月用每公顷90克多效唑,兑水每公顷50千克喷雾。注意不能重复喷,也不能漏喷,以免影响产量及品质,采收前10天停止肥水供应,促进茎干成熟。定植后一个月,需翻土1-2次。
病虫防治
莴苣菜病虫害发生较轻,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病虫害亦逐年加重,主要有病毒病、霜毒病、软腐病等传染病和生理病害;以及蚜虫、地老虎等虫害。
病毒病:防治病毒病时采取杀灭蚜的方法减少传毒机会,药剂防治使用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或 1.5%植病灵乳剂 1000 倍液喷雾。
霜毒病:发病初期选用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72.2%普力克水剂 800 倍液喷雾。
软腐病:使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4000 倍液或 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
生理病害:可喷施 0.1%的硼锌钙每亩 50 克。
虫害:防治蚜虫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喷雾,温室用烟雾法即:20%敌敌畏烟剂每亩 400 克;防治菜青虫可用 BT 乳剂 200 倍或 5%抑太保乳油 1500 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麦麸或稻糠炒香后拌入 90%晶体敌百虫或 50%锌硫磷乳油每亩 50-100 克于傍晚撒入田间。使用药剂防治时要注意用药的连续性,一般每 5-7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注意轮换用药,每种药在一个生长期内使用一次。
总之,防治莴苣病虫害,需多种防治手段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采用适当稀植的方法,及时排除积水,增加透光透气性,可以有效防止霜霉病、斑枯病的发生。摘除老叶、病叶,并进行深埋烧毁处理,也是重要物理防治手段。还可以利用波尔多液200倍稀释液,或者65%代森锌500倍液喷施,每10天喷施一次,也能够有效防治霜霉病、斑枯病。在播种前,用10%盐水漂去种子中的菌核,对预防菌核病有一定功效。。
主要价值
药用
莴苣营养丰富,茎叶主含倍半菇内酯类、甾体类、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有一定的药用及保健价值,其果实有活血、通乳作用,茎叶白汁有镇痛、催眠作用。
莴苣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而扁,长约3mm,宽约1 mm;外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小的顺直纹理;搓去外皮,即露出棕色的种仁,富油性。气弱,味微甘。
莴苣种子可入药,其味苦性寒,具有利尿,通乳,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虫蛇咬伤,肿毒,在《三农纪》和《本草》中有记载。
莴苣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某些酶、甲状腺活动刺激素,特别是含有一种叫臭莴苣素的物质,并富含钾离子,其浆液昧道清新,略带苦味,能刺激消化,增进食欲。因此,食用莴苣可增强胃液、消化酶及胆汁的分泌,刺激消化道各器官的蠕动,对老年人由于消化力减退、胃酸减少和患有便秘等症尤其适用。儿童多吃莴苣,还可预防佝偻病,帮助牙齿萌生。
莴苣味甘、性凉、能通乳汁,利小便,消食,醒酒,补筋骨,洁牙齿,除口气。可治小便赤涩,短少,尿血等。同时莴苣中的铁离子容易被人体吸收,常食用新鲜莴苣,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适量。外用:捣敷。多食昏人眼。
选方:
①小便不下或尿血:莴苣适量,捣敷脐上。
②产后无乳:莴苣3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或莴苣子30枚,研细酒服;或莴苣子200 g,生甘草9g,糯米、粳米各100g。煮粥频食。
③百虫入耳:莴苣捣汁,滴入则虫自出。
④阴囊癞肿:莴苣子200 g,捣末,煎5沸,温服。
⑤治痔疮:莴苣、狗牙瓣各20g,水煎洗。
食用
莴苣,相传因来自莴国而得名,一种是叶用的,称做生菜,另一种是茎用,我国江浙一带称为莴笋。莴苣是春末夏初和秋天常食的大众化蔬菜之一,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有“厨房里的药物”之称。
莴苣清香爽口,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干制或腌渍罐装,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北方人吃莴苣不丢叶,而把它洗净蘸酱吃或用酱油、麻油、醋凉拌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味道也很不错。而南方许多家庭常把叶子弃掉不用,将大量的营养给浪费了。莴苣营养丰富,每 100 g 食用部分含水分 96.4 g,粗蛋白 0.6 g,粗脂肪 0.1 g,碳水化合物 1.9 g,粗纤维 0.4 g,Ca 7 mg,P 31 mg,Fe 2 mg,胡萝卜素 0.02 mg,硫胺素 0.03 mg,核黄素 0.02 mg,尼克酸 0.5 mg。[1][21]如果一个人每天吃半斤莴苣叶就能满足一天胡萝卜素的需求量,吃8两莴苣叶就可满足维生素C的需求(青少年和成年男女一天需摄入胡萝卜素5.99毫克,维生素C6O毫克才能满足生理需求)。莴苣热量低,在常见食物中,仅比冬瓜略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也很低,对要求减肥健美的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食品。
植物文化
杜甫《种莴苣》“苣兮蔬之常,随事艺其子”以莴苣比喻“晚来得禄”的君子之德。
《琴花洲闲录》记载,五代时有一名为卓奄的和尚,靠种菜卖钱度日。某日中午在地旁小睡片刻,忽然梦见一条金色巨龙飞临离营地,啮食莴苣。和尚猛醒,但梦阳景尚历历在目,心想定是有贵人来临。抬头朝莴苣地望去,见一相貌魁武伟岸之人正欲取莴苣。他赶紧谦恭地走上前去,取了大量的莴苣馈赠给这个陌生人。临别时叮嘱说:苟富贵,勿相忘。那人答道,异日如得志,定当为和尚修一寺庙以谢今日馈赠之恩。果在此修“普安道院”,象征吉祥之意。
食物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