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菊兴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兼总地质师
唐菊兴,男,汉族,1964年9月生,浙江嘉兴人,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履历
1980.09-1984.07 在成都地质学院地质调查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4.07-1990.07 成都地质学院矿产系勘探教研室任教(其间:1987.09-1990.07月在成都地质学院矿床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0.07-1998.09 成都地质学院矿产系、资源与经济系勘探教研室任教,教研室支部书记(1991.04助教,1992.09讲师,1997.01副教授)
1998.09-2002.01 成都理工学院资源与经济系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2002.01-2004.06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正处级)(2001.12教授)(1998.09-2003.12成都理工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专业在职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4.06-2006.1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12-2007.0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
2007.03-2007.08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划室专业技术人员
2007.08-2013.05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划室副主任
2013.05-2019.05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
2019.05-2022.10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深地资源成矿作用和矿产预测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专业技术二级)
2022.10-2023.1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总地质师
2023.11-2024.0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专业技术一级研究员(深地资源成矿作用和矿产预测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2024.02-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兼总地质师
中共十九大代表
人物经历
1964年9月,唐菊兴出生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洪典村。
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矿产系,同年留校任教。
1990年7月,获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1992年7月—1996年12月,任成都理工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讲师 。
1996年12月—2001年12月,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资源与经济系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
2001年12月—2007年3月,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教授。
2002年,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
2003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成都理工大学资源与经济系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
2004年—2006年8月,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
2007年3月—2008年3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室研究员。
2008年3月—2013年4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2013年12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同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
2015年5月14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19年4月30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2年11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总地质师。
2023年8月3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月21日,参加的专题节目《榜样8》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人物评价
唐菊兴为中国的大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生动体现了成理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成都理工大学新闻网评)
唐菊兴百折不挠、不畏艰辛,攻克了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他恪尽职守、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向着地质科学高峰攀登。他是青藏高原上的找矿人,他为保障我国铜资源重大需求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披星戴月,用热爱去研究每一块石头;追风逐日,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披荆斩棘,用汗水书写奋斗的华章。(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唐菊兴是优秀的为国找宝藏的爬山匠。他在最艰苦、最危险、外部环境最差的地区,作出这么大的贡献很了不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评)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唐菊兴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铜等战略性矿产勘查,自198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常年坚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主持和主要参与发现和勘查评价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矿山。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唐菊兴长年坚持奋斗在高寒高海拔的西藏高原。他与国家重要矿业企业及地勘队伍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以铜金等关键矿产资源的找矿理论和勘查方法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和找矿重大突破,主持或主要参与发现和系统评价了多个超大型—大型铜金矿床,改变了中国铜资源的分布格局,保障了中国铜矿资源基地建设及铜矿资源的稳定供应。
2006年起,唐菊兴主持甲玛铜矿勘探评价工作,在大量基础地质工作论证后,他提出甲玛矿床存在斑岩成矿体系的勘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特征。2008年,唐菊兴团队通过钻探施工验证了结论。截至2013年9月,唐菊兴带领的团队完成近400个钻孔的施工,完成钻探工作量近18万米,探明并新增:Cu资源量700万吨,Mo资源量69万吨,Pb+Zn资源量105万吨,伴生Au资源量152吨,伴生Ag资源量9995吨。矿区新增的铜几乎是原来15年提交量的14倍。截至2016年,他带领团队创新找矿理论,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已在西藏探明并新增资源总量相当于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6.9个大型钼矿、11个大型银矿、2个大型铅锌矿。截至2023年11月,唐菊兴带领团队提交金属资源量铜3875万吨,金671吨,钼167万吨,银30667吨,是之前中国最大铜矿德兴铜矿田累计查明铜资源量的近4倍,为2011—2020年找矿突破行动贡献了75%以上的新增铜矿资源量。促使西藏两个重要的新成矿带铜资源量显著上升,促成西藏铜资源量跃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撑了西藏甲玛、巨龙等铜资源基地的开发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唐菊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SCI和EI66篇、CSCD103篇,SCI他引1102次。
截至2023年11月,唐菊兴获发明专利4项。
截至2023年11月,唐菊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
人才培养
唐菊兴经常告诉学生,地质工作就是要吃得苦、爬得山,只有当好一个合格爬山匠,掌握第一手资料,才有发言权,有创新的可能。
截至2023年11月,唐菊兴培养研究生156名。
截至2023年11月,唐菊兴依托西藏甲玛科学研究基地,组织完成西藏地勘单位等多次培训,解决了数百名当地藏族同胞的就业问题。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7:53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