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常识》是2011年7月由
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申音。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创新的角度来观察商业世界的有关常识。
为什么
美国没有
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什么是“对的行业”、“错的行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销?老板为什么要读商学院?山寨公司还需要管理吗?资源问题是个“伪问题”?别把商业模式当成
葵花宝典,给海归技术创业兄弟的九个忠告,在一个不伟大的行业里,做一个伟大的公司。是什么让互联网遭遇了有史以来最鸡犬不宁的一战?
1.中国最好的商业读本,创业必读!柳传志推荐、
李开复、牛文文作序!
薛蛮子、
沈南鹏、
季琦、周鸿祎、刘东华、
雷军倾情推荐。李开复:申音同学的文章值得一读。我是他博客的忠实读者,跟多数媒体人的博客不一样,他对于商业问题的兴趣远远大于故事本身。
牛文文: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商业是没有创新、没有创造的,都是模仿、
克隆,但是如果你睁大眼睛去观察,在一片混乱当中去辨析创业的火种和基因,寻找到蓝海的基因还是有可能的。申音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在缺乏创新的中国商业土壤上,瞪大眼睛寻找独特的基因和人,我本人跟我的同事们见证了他的这种癖好,具有这种气质的商业财经媒体人其实少之又少。
中国有4000万家中小企业,其中大多数活不过5年以上,每年能够拿到风险投资的不超过1000家,即使在全球大牛市中,成功上市的也不过300来家。而在这300家中,恐怕也只有不到1/10能够像
百度、
携程、
腾讯、
百丽一样不断成长。
当一个企业成功以后,才有资格来总结它的商业模式。而在开端的时候,当全食超市还只是一个素食精品店,当戴尔还只是在学生宿舍里组装电脑,富士康还只是个做
电子连接器的小配件厂,Facebook只是哈佛大学里的网上同学录,包括他们自己在内,谁敢说自己有了一个无敌模式,以及这模式就一定NB能成。
我理解那些爱总结规律的管理大师们,毕竟从学术的角度,研究模式远比研究人更靠谱。前者貌似科学,后者更近乎艺术。但成功的模式本身通常很简单,一两页纸可能就能讲清楚。而这个模式如何形成的过程却肯定要复杂得多,甚至连创造者都道不明白。
曾服务于《中国青年报》、《环球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等多家知名媒体,现为《周末画报》、《南都周刊》等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并担任央视《对话》、《赢在中国》、《创新无限》、第一财经《
中国经营者》等电视栏目的特约策划。
长期研究国内外
创新商业模式,关注中国企业成长和风险投资,与许多国内年轻一代创业家、VC投资人有密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