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为了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国商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战略意图,明确商务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而制定的法规,2016年7月14日,《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由商务部印发,自2016年7月14日起实施。
政策全文
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国商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战略意图,明确商务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该规划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商务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商务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商务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成就显著
国内贸易较快增长,流通现代化加速发展。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达13.9%。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尤其是网络零售异军突起,电子商务规模从2011年的6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2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从7500亿元猛增到3.88万亿元。
货物贸易升至世界首位,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进出口总额3.96万亿美元,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由“十一五”末的10.4%上升到13.8%。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占比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1、1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4.5%,2015年服务贸易总额7130亿美元,全球排名从“十一五”末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2015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646.4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34.9%,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
利用外资总体保持稳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累计达到6330.5亿美元,2015年利用外资1355.8亿美元,连续24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服务业(含房地产)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3.5个百分点,成为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
对外投资合作步伐加快,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含金融类)年均增长13.1%。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达127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双向投资接近平衡;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40.7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8%;全年共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3万人,比2010年增加11.9万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核电等一批重大境外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境外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达75个。
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果,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和主导权增强。“十二五”时期,我国推动达成世贸组织“巴厘一揽子”协议和内罗毕部长级会议决定,建成中国—瑞士、中国—冰岛、中国—韩国、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启动了中日韩、中国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格鲁吉亚自贸区及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谈判、中国—新加坡自贸区升级谈判。支持二十国集团(G20)进一步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主要平台,引导G20在经贸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推动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倡导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对外援助规模稳步扩大,综合效应不断提升。
第二节“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存是大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深刻演变,全球生产要素流动日益自由,市场融合程度加深,跨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速整合,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规模经济效应不断增强,各国机遇共享、风险共担、命运与共的利益交融关系更加紧密。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态势将维持较长一段时期,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跨国投资波动较大,投资流向发生变化,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一些跨国公司从离岸外包转向近岸外包甚至在岸生产,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替代部分跨境贸易和投资。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部分国家货币竞争性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加速演变并深刻调整,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步履维艰,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发达经济体积极主导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围绕市场、人才、资源的争夺更趋激烈,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大。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增添新动能。“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全方位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空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中高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将持续加快,服务消费比重不断提升,消费分层化、个性化、多样化特征日趋明显,消费市场空间广阔;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对流通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流通升级面临新要求。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供给充裕,产业体系完备,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基础更加坚实。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比以往更有条件主动谋划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更有条件为国内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供求关系趋紧、成本持续攀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传统比较优势明显弱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多重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商务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流通效率低、成本高问题仍然突出,消费环境亟待完善,外贸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利用外资面临的竞争加剧、制约因素增多,对外投资合作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还不尽合理。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互动性不强,东中西区域开放协同性不强,商务发展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更好地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商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加坚实,也面临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商务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完善商务发展体制机制,提升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逐步形成创新驱动引领、市场统一规范、开放水平更高的商务发展新格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节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商务发展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商务发展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商务工作始终。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以电子商务引领流通变革创新;走创新驱动的外贸发展道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壮大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研发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开放式创新。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商务发展格局。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紧密结合商务工作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点,正确处理商务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内外需协调,加快构建内外一体、城乡统筹、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提升沿海开放水平,促进东中西互动开放,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际市场和对外投资产业布局,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和资源的能力,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商务持续发展能力。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打造绿色商务。倡导绿色消费方式,鼓励绿色采购和销售,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引导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绿色流通,推动流通企业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发展绿色贸易和投资,加强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国际规则制定。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强化商务服务民生的功能。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把共享发展作为商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商务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鼓励批发、零售、餐饮、家政、养老等关系百姓生活、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发展,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充分发挥商务扩大就业功能。保障生活必需品安全稳定供应,畅通流通体系的“毛细血管”,努力为百姓创造便利、实惠、安全的消费环境。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支持贫困地区市场发育,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开展电子商务及追溯体系扶贫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第三节主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要与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紧密衔接,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贯彻落实到商务发展各个领域。
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现代流通发展加快,流通成本大幅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内贸流通体系。居民消费稳定增长,服务消费和中高端商品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预计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3.8万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9.6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货物贸易出口增速高于世界贸易增长水平,进口规模扩大,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服务贸易超过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占对外贸易比重明显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低于“十二五”时期水平,质量和效益提升;对外投资五年累计达到7200亿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商务发展从要素驱动加快转向创新驱动,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逐步建立,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
国际经贸关系全方位拓展。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议题设置和成果规划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区域次区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初步形成,与各经济体务实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第三章形成商务发展新体制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总体部署,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商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各项任务,着力推进内贸流通体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清除制约微观主体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
第一节构建内贸流通新体制
实施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统筹推进发展现代流通和对外开放,把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推动国内各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国内国际市场的一体化,逐步形成贯通国内外的价值链和大市场。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培育一批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内贸流通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冷链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鼓励流通企业走出去,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
构建统一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分割,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及做法。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推动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鼓励各地就跨区域合作事项加强沟通协商。依法开展反垄断审查,打破行业垄断。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利用好大数据信息资源,完善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流通行业统计监测制度,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国内市场规则体系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互融,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进一步做好世贸组织框架下的通报与审议工作,提高贸易政策措施透明度。
加强全国流通网络建设统筹规划。推进流通骨干网络建设,重点提升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流通产业集聚区和沈阳—长春—哈尔滨、郑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四大流通产业集聚带的消费集聚、产业服务和民生保障功能,打造一批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重要支点城市。促进区域市场协同发展,实施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加强区域衔接;推进京津冀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三地流通设施,促进共建共享;依托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沿江物流主干道,推动形成若干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打造长江商贸走廊;加强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支持。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商业网点的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强化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流通规划编制实施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流通设施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和相关部门之间规划衔接机制。
第二节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多领域、综合型改革的特点与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接国际规则与通行做法,进一步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政府监管、区域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并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最大程度减少行政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外资监管手段,逐步完善外国投资信息报告和信息公示制度,形成各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外国投资全程监管体系。完善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防范相关风险。
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健全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境外投资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区域、国别规划体系。加强境外投资的事前服务引导及事中事后监管和保障,提供信息指导、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水平投资协定。
完善货物贸易管理体制。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对外贸易新业态的管理体制。加大贸易便利化改革力度,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推进大通关建设。建立完善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机制,推动实施“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探索建立规范外贸经营秩序新模式,完善重点行业进出口资质管理和竞争自律公约机制。完善汽车平行进口政策体系。探索对会展、拍卖、快递等服务企业所需通关的国际展品、艺术品、电子商务快件等特殊物品的监管模式创新。
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在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支持政策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监管模式,建立服务贸易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健全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加强人员流动、资格互认、标准化等方面的国际磋商与合作,为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便利。
健全国际经贸谈判协调、利益平衡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高层级的重大谈判协调机制,妥善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进攻利益和防守利益的平衡,加强多双边各类重大经贸谈判的统筹协调,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完善商品市场波动、资本流动异常、汇率变化等监测机制,确保国内产业、市场供应、物资保障的安全。
第三节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完善商务领域法律体系。积极推进商品流通法立法进程,确立流通行业发展、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以及市场监管等基本制度。推动电子商务、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农产品市场管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典当业等法律法规出台,研究制订和修订新车销售管理、二手车流通管理、原油成品油市场管理、重要产品追溯、无店铺零售业管理等部门规章。推动修订直销管理条例,修改完善相关部门规章及政策性文件。完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修订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有关部门规章,研究开展服务贸易立法,推动制订国际服务贸易条例,制订出口管制法,积极推动出口管制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推进外资三法修改,制定颁布外国投资法,修订外商投资领域的相关法规规章,完善外资法律体系。完善境外投资法律法规,推动出台境外投资条例。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援助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专门法律。推动修订反垄断法,制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实施条例,完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部门规章及政策性文件。坚持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鼓励地方在立法权限范围内先行先试。
提升商务综合监管执法水平。深入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商务领域执法职能,统一并加强商务执法力量,科学、合规设置执法层级,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边界清晰、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商务行政执法体制,提高商务系统依法行政和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强化市场秩序整顿与规范,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格商务执法程序,规范商务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与信息公开,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商务执法跨区域协作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部门间监管执法信息共享、案情通报制度,发挥联合执法作用。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商务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社会化监督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内容解读
解读一
商务部发言人
沈丹阳在2016年7月5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组织编制的《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印发实施。《纲要》共12章44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出的“十三五”商务发展目标,提出了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等4个方面的14项具体指标。
《纲要》提出,到2020年,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服务贸易超过1万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不低于“十二五”时期水平,对外投资五年累计达到7200亿美元;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逐步建立;国际经贸关系全方位拓展,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更多中国方案,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着眼于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纲要》提出九大任务和三大新战略。九大任务包括:形成商务发展新体制,提升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完善跨境投资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协同开放,深化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关系,统筹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三大战略是,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流通升级战略、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
《纲要》还提出了26个重大工程项目,作为“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主要抓手。其中包括,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商务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电子商务进农村、智慧供应链创新行动等重大工程项目,国际消费城市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培育外贸品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重大工程,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等工程,和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建设、长江经济带商务引领等重大工程项目。
《规划纲要》的第一大亮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全篇。特别强调商务服务民生的功能,要让老百姓在商务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另外,《规划纲要》对内贸、外贸、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4个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指标。
沈丹阳:“到2020年,一是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二是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服务贸易超过1万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不低于“十二五”时期水平,质量和效益提升;对外投资五年累计要达到7200亿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商务发展从要素驱动加快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国际经贸关系全方位拓展,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规划纲要》还着眼于推进商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将26个重大工程项目作为十三五商务发展的主要抓手,这其中,“电子商务”被多次提及。
沈丹阳:“强化现代流通发展的支撑,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等重大工程项目。强化消费升级的支撑,实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强化贸易强国建设的支撑,实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等重大工程。强化跨境投资发展的支撑,实施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等工程。强化区域协同开放的支撑,实施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
沈丹阳表示,《规划纲要》在实施上,更加注重“市场”的作用。
沈丹阳:“一是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二是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性和精细化,加强对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对薄弱环节、发展短板的支持力度。三是更加注重市场与政府作用的互补、配合,强化政府投入杠杆撬动功能,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解读二
商务部印发了《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商综发〔2016〕224号,以下简称《规划》)。
商务部综合司负责人就《规划》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关于《规划》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规划》编制工作自2014年下半年启动,历经两年时间完成。针对“十三五”期间事关商务发展全局的13个重大课题,商务部组织开展了前期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召开专家座谈会和《规划》论证会,听取专家学者意见;2015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就《规划》初稿进行了讨论;组织召开三次地方商务部门座谈会,广泛听取各省级商务部门意见,最终经商务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规划》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之际的五年规划,对于商务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规划》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贸易与产业、内贸与外贸、投资与贸易的衔接和联动,更加注重区域协同开放和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创新驱动引领、市场统一规范、开放水平更高的商务发展新格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二、关于“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新特征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商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加坚实,也面临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只有坚持“两点论”,才能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的新变化、新特征,才能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开拓商务发展新局面。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深刻演变,跨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速整合,各国机遇共享、风险共担、命运与共的利益交融关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深入调整、复苏曲折;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短期内难以改变,全球贸易增长乏力,跨国投资波动较大,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深刻调整,围绕市场、人才、资源的争夺更趋激烈,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正在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增添新动能;“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正在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空间。与此同时,我国要素供求关系趋紧、成本持续攀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传统比较优势明显弱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从商务发展自身看,“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为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为流通升级提供了新动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创新累积效应,将进一步夯实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基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比以往更有条件主动谋划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更有条件为国内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流通效率低、成本高问题仍然突出,消费环境亟待改善;外贸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利用外资面临的竞争加剧,对外投资合作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还不尽合理,贸易和投资互动性不强,东中西区域开放协同性不高,商务发展依然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
三、关于“十三五”时期商务领域将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按照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全篇,是《规划》的突出亮点之一。《规划》对商务领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着力点进行了系统梳理,作出了全面阐述。
坚持创新发展,着眼点是增强商务发展新动能,着力点包括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以电子商务引领流通变革创新,走创新驱动的外贸发展道路,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开放式创新等。
坚持协调发展,着眼点是优化商务发展格局,着力点是正确处理商务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包括坚持内外需协调,加快构建内外一体、城乡统筹、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促进东中西互动开放,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际市场和对外投资产业布局,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能力等。
坚持绿色发展,着眼点是提高商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点是打造绿色商务,包括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发展绿色流通,引导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绿色贸易和投资,加强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国际规则制定。
坚持开放发展,着眼点是实现合作共赢,着力点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包括全面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着眼点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商务发展成果,着力点是强化商务服务民生的功能,让人民群众中有更多获得感,包括充分发挥商务扩大就业功能,保障生活必需品安全稳定供应,努力为百姓创造便利实惠安全的消费环境,推动商务扶贫等。
四、关于《规划》设定的“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主要目标
《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相衔接,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力争未来五年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国际经贸关系全方位拓展。同时,《规划》提出了14项具体指标,在此就几个重要指标作简要说明。
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城乡居民商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安全与个性化,服务消费需求快速发展,消费保持快速发展的基础仍然比较坚实。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利润下滑影响居民收入,抑制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再加上中高端商品和服务等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安全的消费环境亟待完善,消费潜力难以充分发挥。《规划》提出,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略低于“十二五”时期13.9%的年均增速。
关于货物贸易指标。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增大,国际市场需求仍持续疲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要素成本居高不下,传统优势弱化,结构调整难以一蹴而就,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货物贸易没有设量化指标,只提出“努力实现货物贸易出口增速高于世界贸易增长水平,进口规模扩大”的定性目标。
关于服务贸易指标。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为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规模将继续不断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和计算机、研发设计、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贸易将快速发展,服务贸易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因此,《规划》提出服务贸易超过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占对外贸易比重明显提高。
关于吸收外资指标。“十三五”时期,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调整等因素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难以再现危机前蓬勃发展的态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我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仍然明显,服务业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但受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影响,制造业利用外资压力较大。总体来看,保持利用外资规模稳定的难度不小。《规划》提出利用外资规模不低于“十二五”时期水平,更加突出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关于对外投资指标。随着我国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意愿增强,对外投资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对外投资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加大。《规划》提出,对外投资五年累计达到7200亿美元左右,比“十二五”时期增长2000亿美元,突出优化对外投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布局。
五、关于《规划》提出实施流通升级、外贸优进优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三大新战略的主要考虑
《规划》着眼于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实施流通升级、外贸优进优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三大新战略及相关任务举措。
一是实施流通升级战略。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是影响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现代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当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正在对流通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传统流通业态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物流体系重新整合,流通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必须顺应流通业变革新趋势,大力推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创新流通方式和业态,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做强现代流通产业,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
二是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贸易结构不合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较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当前,我国外贸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既与外部需求不振密切相关,也是外贸结构调整滞后等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迫切需要转换增长动能和竞争优势,推动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推动出口产品从消费品为主向消费品和资本品并重转变;积极扩大进口,提升进口效益;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升服务贸易战略地位,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三是实施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等原因,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影响着我国市场活力 和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推进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是我国体制机制改革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要把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推动国内各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国内国际市场的一体化,培育一批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构建内外相互联动、要素有序流动、规则有效对接的贯通国内外的价值链和大市场。
六、关于“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规划》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商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是形成商务发展新体制。强调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突出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内贸流通体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构建内贸流通新体制、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
二是提升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在流通信息化建设方面,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健全流通标准体系,强化流通标准实施应用,以托盘标准化为突破口,推进商贸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标准化。在集约化发展方面,开展智慧供应链创新行动,引导流通企业向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发展专业化供应链服务企业,鼓励优势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中小企业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
三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突出增强消费的有效供给,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结构升级,促进品质消费,发展绿色消费,努力营造实惠便利安全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巩固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四是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在千方百计稳定对外贸易增长、巩固和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外贸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方式,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五是完善跨境投资布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优化对外投资市场布局,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不断提高全球资源和市场配置能力。
六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与相关国家战略、市场、产业、项目有效对接,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进贸易、投资、区域一体化等经贸各领域务实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七是加强区域协同开放。把扩大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结合起来,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快沿边开放开发,扩大内陆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提升沿海开放水平,推动沿边、内陆、沿海地区协同开放。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八是深化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关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对外工作新理念、新方针,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次区域合作,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加强和改进对外援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九是统筹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和应对,完善出口管制和产业预警体系,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和贸易救济、反垄断和外国投资安全审查、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等工作,提高境外风险防控能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七、关于《规划》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的政策主要考虑
围绕促发展、上水平、补短板,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了26个重大工程项目,作为“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主要抓手。
重大工程项目强化对六个方面目标任务的支撑。一是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支撑,突出综合性改革试点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商务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二是强化现代流通发展的支撑,围绕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商贸物流标准化、智慧供应链创新行动等重大工程项目。三是强化消费升级的支撑,实施居民生活服务业转型发展和质量提升行动、国际消费城市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四是强化贸易强国建设的支撑,实施培育外贸品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重大工程。五是强化跨境投资发展的支撑,实施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等重大工程。六是强化区域协同开放的支撑,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建设、长江经济带商务引领、沿边开放合作带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
重大政策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性和精细化,加强对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对薄弱环节、发展短板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市场与政府作用的互补配合,强化政府投入的杠杆撬动功能,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