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毡
汉语词语
啮毡,汉语词语,拼音niè zhān,咬吞毡毛充饥。
解释
咬吞毡毛充饥。常用以比喻坚贞不屈。
典籍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建·(子)苏武〉: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宋〕苏轼《次韵郑介夫》之一:相与啮毡持汉节,何妨振履出商音。
〔宋〕苏轼《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之三: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
〔元〕丁鹤年《自咏》之十: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
〔明〕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啮雪吞毡,苏卿犹健。
参考资料
典故 苏武.搜韵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30 21:41
目录
概述
解释
典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