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之
中国作家、诗人、媒体编辑
啸之,原名曾思錡,作家、诗人、媒体编辑,有新闻报道、诗歌、散文、学术评论见诸《人民日报》、《诗刊》、《联合早报》(新加坡)、《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学术研究》等各级报刊以及新华网等网站,作品多次入选各类权威选本,出版有《一页江南》、《荷虚空作戟夜行》等作品。学界普遍称之为广西“相思湖作家群”新生代作家。
人物简介
啸之,本名曾思錡,作家、诗人、媒体编辑,有200余篇新闻报道、诗歌、散文、学术评论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联合早报》(新加坡)、《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学术研究》、《黄岩文学》、《渝东南文学》、《玉林日报》、《玉林晚报》、《云浮日报》、《烟台晚报》、《相思湖诗群》、《大西北诗刊》等各级报刊,并被新华网、新民网等网站转载,作品多次入选各类权威选本,出版有《一页江南》、《荷虚空作戟夜行》等作品。学界普遍称之为广西“相思湖作家群”新生代作家。
生平经历
啸之1980年生于广西容县,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大学期间曾任广西日报社实习记者、广西百色支教实习教师、房地产广告策划师等。曾获校级学术科研奖。
中学时代起开始用曾啸、戛剑生、文心、文啸等笔名在各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
2005年起接触网络,以啸之为名发表散文、诗歌、时评作品,曾在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新启蒙社区、浙江台州作协九龙文学网等文学论坛任散文、诗歌版版主,曾为新启蒙文学悍将。散文《怀废园》、《“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年画杂谈》、《爱的哲学》,诗歌《九月远行》、《凉》、《我剥脱灵魂祭奠这悲哀的文明》、《七夕》、《七绝情诗七首》、《远方》等作品被剽窃情况严重;加上与2006年9月与“梨花派”赵丽华、东篱、老铁等人论战,觉得网络太过喧嚣,淡出网络文学,著书立说,并加入广青志愿者等公益组织,开始身体力行追求改良人性和社会之理想。
2006年—2008年,在广西一地方党报担任责任编辑兼市民热线、社会新闻版记者,参与过中国中小企业论坛等当地重大社会事件的报道,秉承“以人为本,加大求助类新闻报道”理念开展采编工作,并成功帮助多名贫困学生、病患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救助。
2007年,曾参与广西博白、容县计生事件的国际媒体报道。
为追求更前沿、更开放的媒体环境,2008年,啸之离职到一家大型商业传媒集团从事通信行业新闻宣传代理工作。据悉期间曾参与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一书的幕后编写以及抗震救灾应急通信保障等方面的新闻专题策划报道,曾为多位政府部门领导拟写过手机红段子作品和活动发言稿。
2009年,在新浪论坛杂谈栏目撰写《邓玉娇案表明十几亿民众都是法律弱势群体》以及抨击钱文忠等专家的时评文章,点击量突破20万,后被删帖。
2010年,因代写某活动节目主持串词,与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胡一虎发生纠纷,闻名业界。
个人作品
啸之,出版有《一页江南》、《荷虚空作戟夜行》等作品集,新闻、文学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诗刊》、《联合早报》(新加坡)、《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学术研究》、《黄岩文学》、《渝东南文学》、《玉林日报》、《玉林晚报》、《云浮日报》、《烟台晚报》、《相思湖诗群》、《大西北诗刊》等各级报刊。
其“节日诗歌”系列作品收录:
《中国,您喊不回贾君鹏吃年夜饭》
虎啸一声,那60节的春运和谐号奔来
成千上万的外来工手握车票握刀般拥上去
缺一把刀杀开血路的我没挤乘上幸福
列车轰鸣驶远,像筷子伸向团圆的年夜饭
同命不同价,几条铁轨的两头,地北天南
站台的废气和涕汗还在
时钟指向晚上八点,中国喊一声“开饭”
是时候了!检点这一桌960万平方公里的辛酸
肥的是60周年、索马里护航、久耕托市、地王、保八
我们是有身份的人,不差钱
瘦的是蜗居、被增长、钓鱼执法、躲猫猫、甲流、血铅
被酒驾的欺实马一咬就露出了骨头
加点灰太狼的羊肉、曾哥的铁血、寂寞哥的面
还有偷来的菜做调料
(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
摆上杯具和餐具
一列列重现天安门大阅兵分列式的经典
得益于孙志刚,广州街头,没人问我是哪个单位的
一片祝福声里,流浪狗叼走的是风光的农历2009年
《元宵夜》
我满怀心事勺起汤圆,
她也调皮地学样勺起;
我幸福地带她走过灯市,
骄傲地向花灯展示我的浪漫史,
她忸怩不语拉紧我寸步不离。
夜空下我送上一束烟花,
想拥她入怀相偎相依,
她却躲进暗夜里告诉我:
那些真实而甜蜜的形容词,要向你要,
她只是个影子。
《贫瘠的清明》
没有杏花烟雨,只有
一壶壶酒,泛滥了水乡江南。
在应该回家扫墓的季节,
我们依旧四处漂泊,各自挣扎
穿越又一场风暴。
老父从工地打来电话说:
先祖都是勤劳善良之辈,
让我们遥遥凭吊他们吧,
直到我不久因年老失业。
他没单独提到也一样勤劳善良的母亲,
反把眼前的生跟先人的墓扯那么近。
梦里两年前还没空置的老屋里
母亲病痛的呻吟还那么清晰!
她支撑着要坐起来的姿势撑破梦境而出,
将她离去的默默
折得比去年那场地震里的钢筋更冰冷。
她的遗嘱跟父亲平日的酒话一样带着贫穷的感伤,
不同的是多了对儿子终身大事每个细节的牵挂:
结婚时别忘了去南山寺还愿。
去年中秋,我从羊城辗转站到苏小小墓前,
准新娘却成了别人的女友。
今天闲逛广州西关路过百花冢,
我又想起应该一同祭奠那份山盟海誓的爱情。
《劳动节:劳动的异化》
度假的人用钞票四处撩拨地球的腹地
我在街头四处触摸城市的牛皮癣
招工广告帖此时是救命的稻草
雨天。一个街角建筑工地
有人在诅咒劳动作为人的光荣
节日的鲜花连同女郎的面孔幽幽闪过
在湿漉漉的街道伸杈成的黑树枝
园丁的玫瑰冒雨传递
却没有爱沟通这两个世界
犹如纤夫与游船间,虽有纤绳
《端午恨》
笑脸飞扬艳似波,何曾屈子赴清河?
赛舟径似床中戏,剥粽还如解轻罗。
以骨敲钟谁悟道?将心哺弱众唯钵。
千年腐败今犹在,国恨非干人性么?
《七夕》
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如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今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戊子七夕》
也曾足迹遍神州,朝饮茅台暮典裘。
万里山河挥洒尽,千年风月唱弹犹。
可怜庭院芙蓉帐,无奈江湖烽火楼。
堪羡天涯孤独鹊,一年一聚鹊桥头。
《打工诗人之七夕夜》
脊背弯如扁担弓,数年辛苦袖犹空。
满城风月艳词夜,只影工棚劣酒中。
是学树人偏树敌,被嗤仇富不仇穷。
惟闲觅句嘲陶李,不敢矫情笑杜翁。
《教师节·园丁颂》
辛苦耕耘数十秋,科研教改斥方遒。
千支粉笔书华发,三尺讲坛播智谋。
大道滋泽方寸土,小苗育作栋梁侯。
遍栽桃李不停步,紫气东来满九州。
《九·一八》
问君今日是何日?歌舞之余警笛肃。
何故尸山血海处,樱花满眼身和服?
人间只见升平乐,不闻地下忠魂哭。
哈日族开本田车,拆了陵园建大屋。
妄称大国谈责任,官唯经济民贫蹙。
西面印度占藏南,东头宝岛犹台独。
北边瞎子少一半,南海八国分油速。
列强窜改侵略史,自媚史馆改和局。
何急善忘和自欺?祖先地下犹怒目!
《寒露·哀建筑工地农民工》
筑罢高楼回破屋,夜观城火隔如星。
一朝风雨夷疮疾,几度衣衫卧路亭。
湿露初寒嗟亦笑,布衾新暖赈还迎。
从来笔下掩饥瘦,自古君前唱太平。
《七绝情诗七首之中秋》
秋叶飘零街巷头,霓虹拖影影拖愁。
遥乡不见团圆景,惟有团圆月满眸。
《孤鸿影·仲秋》
灵境诗心比翼真,出林入市即离分。
当年满月犹相照,不顾如今零落身。
《双节欢》
中秋国庆喜相逢,明月五星辉映升。
家国两圆尧舜志,民强国富邓胡耕。
贫困虽犹多代在,繁华却已九州呈。
拟把飘零藏暗夜,只将圆月祝亲朋。
《改革三十周年回顾》
卅年改革斥方遒,设计蓝图半已酬。
酒绿灯红宽闹市,稻丰山秀小平楼。
千年税费平湖底,数载财经神七头。
只待工闲农富日,一腔热血赋春秋。
改革卅年意正遒,是非得失待回眸。
富长量来贫长距,房添值者病添愁。
黑窑难锁华南虎,彭水犹培河北牛。
应叹人心生不古,须知佛性灭难浮。
《万圣节:今夜,站在窗前默念你的名字》
一滴露,泪一般地滑落窗台的草叶
夜就深了。秋风把思绪吹成散乱的头发
你从脑袋中挣脱出来跳到我面前
眨眼一笑,漫山遍野都开出了花
忽然又被我幽幽的一叹,催谢在惨惨月光下
今夜我目光呆滞,没有你的世界气息冰冷
镂着你名字的远方是一窗勾魂出走游荡的芳华
我喝下相思这杯引诱人喝之止渴的毒茶
从此和着万圣节一起飞翔的承诺咀嚼过往上瘾
喝酒伤肝,吸烟伤肺,苦恼伤神——
郁郁而终的我拖着比舌头和诗行还长的思念
让魂魄追随一个童话,让一些疼痛,永不结痂
《十一月十一日,晴》
女友一转身
把今天的日期甩成形单影只
城市愈走愈远
鸟鸣穿透车窗,阳光明净
你挟带思想直插村子
死神则伸出舌头,铺成一段路
路旁是桉树做的两排牙齿
树影斑驳的教室没等到你
一辆缺乏思想的卡车
自由地阻挡了孩子们翘首的视线
一声轰鸣沉寂之后,血染残阳
墨黑的大嘴缓缓收卷舌尖
《圣诞诗两首》
一、失掉耶酥的天堂
圣诞节的街上,人很忙
脖子间一根根基督式项链闪闪发亮
虽然,今天没有阳光
如今的耶酥,万人景仰
可当年,他被人们钉死在十字架上
鲁迅在《药》里写着醒者的沮丧
救世的医生已被病人当药吃光
人世间其实没有几个真正的思想者
更没有景仰思想者的土壤
有的只是兽类的欲望,和那
代表能够满足欲望的头衔的布幌
古希腊与古中国的哲思时代一去不返
只剩下教堂
钟声空响
十字架和赞美诗年复一年虚作声张
二、平安夜
我想象醒来收到一份童年
礼物裂开大口高兴半天
然而时光被喝掉不能倒流
思想从幽空回来复杂依旧
城市里连夜虫也没有,空气充满争斗
圣诞树闪烁出灯红酒绿背后的人
大地如蛮荒时般混沌
夜色深邃却掩饰不了人们目光浅短
我很希望能留下对人世的思考与诘问
但走在琳琅满目的书店中我才发现
自己已是孑然一身
《诗道》
一、概论
中国文学及文论,尤其诗歌,一贯主线乃“诗言志”,此一“气骨”犹如中国文学斯参天大树主干,支撑起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枝繁叶茂,长盛不衰。
惜建国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文人风骨、骨气日趋衰微,乃至如今之文学尤其诗歌,看似流派林立,研究会、朗诵会、诗文茶座、讲座、纸刊、网刊、论坛、大奖、精品选、年鉴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目似繁荣,其实已到繁枝之末。缺失枝叶之主干,君可曾见其长盛不衰者乎?
新文学其表商业化益盛,其里现实主义之声渐消而若流于旁支,千年茂树气骨日衰,枝头虽花红叶绿已显缺乏营养之病态,春光明媚,霜风不起,其叶已将飘零矣。
二、原道
诗者,必先见其人之气骨、风神。由是云:先做人,再作文。
人者,盖文之源也,其思想可曾参悟:何为人?人生之为何?人非动植物,胜诸有“道”也;既为人,其“道”乃消除劳动于人之异化、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关注民生疾苦、诘问生命意义、思考人性及社会不良现状、寻求改良及救治人及社会之良方,等等。
诗人,以其现实兼浪漫气质,追求完美理想,必秉持“文以载道”之气骨,虽为文人而不失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之襟抱,传道解惑,“铁肩担道义”,启蒙传道,激浊扬清,致力于生命、人性、人生、社会之完善。
今所谓“诗人”者,沽名钓誉,争斗于诗之外在机巧,拉帮结派划分名利山头,更有甚者,以崇低、口水、下半身、凶杀、色情为旗,歌颂丑恶,美其名曰“先锋”、“实验”,哗众取宠,悲夫!
三、表里
于文学之体裁形式,吾以为以“达意”为标准,以何形式能使思想表述更清晰、准确,达到“不隔”,即用之。
诗应以人文思想内蕴为根本,亦不可失却诗韵审美蕴藉。人之文学应以思想为上,将人文精神与审美蕴藉完美融合,以令读之不可忘怀,方显“道”之精髓,利于普及宏扬,导人性至真善,督社会至无暇,彰表文学之价值。
立其里者,谓之有气骨,根基既稳,粗者不陋,假以时日,即可枝繁叶茂,华实延绵不绝;反之,华而不实,宛若镜中月、水中花,虚有其表而已,了无意义。
四、生死
曹丕《典论.论文》末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千百年来,骚人墨客竞相著书立说,以求精神不朽,弃“现在”不顾,谋身后之事,非但本末倒置,且先后亦倒置矣,其行固无可厚非,其初衷则诚为可笑也。
鲁迅先生之生死观吾人可效法之:关心最后目的之前,且先重视由此岸通向彼岸之路,即其所倡导之“执著于现在”也。“现在”既通达“原道”境界,何愁身后事?何惜身后名?
五、传道
无论诗文,既作之,则用之。佛亦存大小乘之别,小乘度己,大乘度众生。诗文之所以为用者,非自得其乐也,非自我标榜也,不可沽名钓誉,亦不可孤芳自赏。陶冶情操之用事小,立人立国为大。
传道者,必先完善自身,利其器,方可谈启蒙教导他人。今人与社会丑恶良多,浩浩乎,恢恢乎;观古今中外,其途坎坷且前不见臻美者,后不见穷尽处,非器利心坚者不可为。
六、境界
境界者,文学与文字之区别。诗文有三境界,最上乃哲思蕴藉审美,情感、情节等类属之题材审美次之,语言审美又次之。哲思蕴藉境界必通达乎“道”,表里和谐,于现实有显然之指导教育效用。三者均无可品味者,谓之无意义、无境界。
七、技巧
汉字风采,自古华美斐然,观之既久,其蕴流于表,非将其陌生化不能令读者阅之欲嚼,嚼之生味。此于诗犹为重要。如:固守陈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若新书“我以三千丈青丝/书成一册檄文/翻开来/字字流淌出青春//如今笔已葬荒冢/惟留两鬓白发/仍不舍地征逐/头上那片黑夜”。
诗或以文字之华采胜,如古诗“闹”、“绿”之经典,如戴望舒《雨巷》;或以奇思妙想胜,李白、李贺诗多有此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等亦然;或以情胜,如徐志摩《再别康桥》;或以情节胜,如臧克家《难民》;但均不若以哲思胜,如辛笛《风景》,又如顾城《一代人》,虽然,较之先秦诸子百家、历代立人立国著述,则犹类跄地云雀之于大鹏也。
社会评价
他看《拂晓长春》想到的是,如何巧妙地保持在场、发声、进而来实现媒体监督、推动人文精神的传播以及时代的进步。这位记者的思考是深刻的,他善于从非新闻的作品实践中探索新闻改革的精神很令我感动。
——著名作家、报人 高杰贤
对现实的透视比较深刻,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作家、诗歌评论家、硕士生导师 蒋登科
拥有田野调查的根基,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怀。
——人类学专家、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徐杰舜
受鲁迅影响较大,思想深刻,文笔犀利老到,对社会和人生有独到见解。
——鲁迅研究专家、大学教授 苗军
·啸之,坚持思想胜于文字的思想者,文如其人,名如其人,正如他所说:“立言唯美,立德以身,立人宜教、宜爱。”
·啸之的诗歌的优势在于人,作者是个善于思索、长于内思的人。而诗歌的劣势也在于人,苦而求深,局于一隅,以至有自闭的可能性,虽然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甚至可能被作者隐于无形,但它终是摆不掉的一种干扰。
·一个成熟的诗歌创作者的作品。
·接近悲悯的诗行,是不错的写法和选材。
·虽然生活曲折,诗人内心的爱与温暖从不熄灭。
·想象力强,语言很有张力。
·语言婉转有致,造境较为成功,别致句式起到较好的效果。
·啸之兄弟的杂文感很犀利。
·关注现实的激昂之歌,批判、动情。
·“半壁清空醉眼前,一身傲骨残阳里。”此对句足见情怀!
·“我以三千丈青丝书成一册檄文
翻开来一字字流淌出青春
如今笔已葬荒冢
惟留两鬓白发
仍不舍地征逐头上那片黑夜”
啸之的《题辞》这首诗没有突出的细节描摹,但很能体现诗人的精神气质,妙就妙在恰倒好处地以头发做文章,你看“三千丈青丝”“书成一册檄文”,还“字字流淌出青春”——好一个檄文,也只有诗人能这样联想了吧。最欣赏铿锵有致、充满意味的结尾:
“惟留两鬓白发
仍不舍地征逐头上那片黑夜”
该诗主要以气韵取胜,“三千丈”“檄文”啊“不舍地征逐”,鬓发斑白了依然“青春”着;即使躯格“葬荒冢”(笔之于躯格),有灵羽升腾(白发之于灵羽)!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本精神。
在啸之的另一首诗歌《我剥脱灵魂祭奠这悲哀的文明》中,则表现出一种反叛的色彩,讽刺的意味,磅礴深刻有力。该诗一气呵成,以逆潮流之气势,透视当下疾患之本质;愤然疾书,运笔粗犷,拍案而起,大道之悟。前后之退与进矛盾么?没有这样后退的审视与放低的思量,哪有去浊扬清的彻底和真正的前瞻?没有这连皮带肉、伤筋动骨的剥脱,如何能进入化石般坚固的永恒之境,又怎么有力量把“文明”的外衣一一撕裂——“我轻蔑地抖落一身尘埃”,叫那腐朽的内核“狼狈不堪中又尴尬于已坚成化石的骨骸”!
“后退,再后退,
直到
诸子时代。”
呜呼!难道只有回到诸子时代才能固本清源吗?诗人啊,有良知的人!请听从这血脉的呼号、发自肺腑的最强音吧:
“为何不干脆更彻底
把皮和肉也剥下
感受骨头在轮子和铁轨间摩擦?”
最新修订时间:2019-12-16 19:3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生平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