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血的歌声》是2012年由孟卫兵执导的战争片,陈莹/ 于俭主演。电影
《啼血的歌声》是以
紫金县革命英烈
李素娇生前事迹为题材,在大革命时期,李素娇以山歌宣传革命精神,以山歌传递情报,由于叛徒告密,年仅22的李素娇留下仅一个月的儿子,英勇牺牲。
相关资料
数字电影《啼血的歌声》于2011年5月20日上午正式在
河源市开机。市委书记陈建华出席开机仪式并致辞。他要求全市上下以电影《啼血的歌声》开机拍摄为新的契机,发扬光大革命传统,开拓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啼血的歌声》以
紫金县革命烈士李素娇事迹为素材,首次将大革命时期河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和巩固政权的宏伟历史画卷搬上银幕,作为向中国共产党90周岁生日的献礼,预计将于2011年7月在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陈建华表示,河源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辉煌、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他说:“我们一直在期盼着,这段被尘封了的历史能够实现艺术再现,以此来鼓舞我们的斗志,提醒河源人民继承先烈的遗志,把这块红色的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当得知《啼血的歌声》将在河源进驻拍摄时,我很激动,也希望通过这种来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艺术再现,更加充分地展示共产党人艰难曲折的奋斗历史, 同时向全国观众展示河源大好的河山和美丽的风景。”
陈建华指出,在大革命时期,我市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英雄形象,李素娇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在李素娇身上流淌着客家儿女、中原儿女、中华民族共产党人的鲜血。他要求全市上下要以电影《啼血的歌声》开机拍摄为新的契机,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大革命传统,开拓创新,为我市的跨越式发展和“三大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这个剧本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准备,其间我们几个主创人员经常一起到紫金县走访,搜集李素娇及当时革命素材,力争最真实地还原这段历史。”《啼血的歌声》的导演孟卫兵说,“两年期间,除了到紫金县实际走访外,还向有关专家学习,多次修改剧本,“为了打造这个剧本,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六易其稿,现在才比较满意了。”
“之所以选择现在开机,一是由于今年是建党90周年,现在开机为建党90周年献礼;此外我也想争取在‘七一’期间能够播出,CCTV-6也希望我能够把这个题材当作‘七一’的主旋律和重点影片,在CCTV-6播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谷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俊凤,市领导龚佐林、吴善平等出席开机仪式并揭幕。
故事梗概
电影《啼血的歌声》以河源市紫金县苏区红军女歌手李素娇生前事迹为题材。她出生在紫金县一个偏僻山村,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共产党,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她以山歌宣传革命精神,以山歌策反白军,以山歌传递情报。1933年,由于叛徒告密,年仅22的女共产党员李素娇留下仅一个月的儿子英勇牺牲。影片将通过李素娇的英雄事迹,从一个侧面反映大革命失败后,河源市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武装斗争,建立和巩固政权的宏伟历史画卷,同时,也将通过影片展现河源市秀美的山川,浓郁的客家风情,激励全市妇女珍惜和平生活,共建共享幸福河源。影片由河源市妇联与紫金县委联合拍制,由刘晓波编剧、孟卫兵导演,由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出品。
影片首映
《啼血的歌声》,是一部以
紫金县革命烈士李素娇事迹为素材的电影。该片近期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影片《啼血的歌声》的首映,是
河源市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该市献给建党90周年的礼物。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优秀客家儿女,李素娇是其中之一。她是河源人、客家人以及妇女同胞的骄傲。《啼血的歌声》弘扬、讴歌了河源儿女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融革命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这部电影在全国上映,对进一步擦亮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品牌、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加快河源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推动河源文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河源这片红色土地上,拥有丰富而宝贵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是进行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期望各级各部门和市内外艺术家更加关注、重视,挖掘、宣传,进一步擦亮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品牌。
首映式上,负责这部电影制片的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制片人樊敏介绍,拍摄这个片子的缘起,是大约3年前,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谷安林等应市委书记陈建华邀请来到河源参观考察,了解到河源在革命时期有大量的感人故事,于是,有关人士产生了将李素娇这个典型人物拍成电影的想法。“革命先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献身,非常令人感动。”樊敏说,“然而这样的故事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我们把它拍成电影,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那个时代,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安定幸福作出牺牲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