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善财洞寺,位于
山西省五台山,是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系黄庙,建于清朝。背倚
黛螺顶,面临清水河,景色非常优美。
清朝诸帝大兴佛教,尤昌黄教,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皇帝共12次巡礼五台山,使五台山佛教的兴盛达到了高峰。据说,当时的下院,曾作为皇家朝山的驻地,浩浩荡荡的朝山队伍,就曾在清水河的山脚驻扎。下善财洞一带,至今留有拴马桩,还可寻觅到当年皇 家眷属朝山歇脚的印痕,因此说善财洞在清朝也曾煊赫一时。
下善财洞是善财洞的主院,据说光绪年间,外蒙哈拉汗大王爷上山朝拜,夜梦童子告他,朝山人数很多,上善财洞住不下,让他在下边再修一处寺 院,下善财洞因此而建。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清朝黄教的兴盛和善财洞的地位。在下善财洞,曾供奉过上善财洞挖出的善财童子铜铸像。 从普度小桥而过,一眼望去,下善财洞金舍辉煌,佛塔成阵,清水河哗然流淌,碧树茂密掩映,风光秀丽可人。下善财洞占地5645平方米,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是大门、戏台门、大雄宝殿、后殿。两侧为禅堂僧舍。寺宇山门琉璃铺顶,翩然若飞。中间拱门上的“善财洞”三字,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所书。进入院中,殿宇雅秀,花木蓊郁,俨然一处善财童子的乐园。
二层式戏台门为清代遗物,内奉弥勤佛。三间大雄宝殿前置抱厦,殿内正供“华严三圣”,侧为十八罗汉,背面主塑观音,善财、龙女胁侍两旁。龙女在佛教中说是娑竭罗龙王的女儿,8岁时在龙宫偶听文殊说法得道。她闻法得道,方法简便快捷,在佛教内部引起了震动。一次,智积菩萨驳斥她说:菩萨当需累劫修 行。佛尊的上首弟子舍利弗也责难龙女为垢秽女身,说她不可能成佛。龙女面对众人责难,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颗大宝珠,当众献给了释迦牟尼,释尊马上接在手中。龙女随即对众圣贤说:“我献的宝珠,释尊接受了,我成就佛果,就像佛尊接受我的宝珠一样快。”说完,忽然变为男子,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去了。众人目睹了这一切,才终于心服口服。龙女成佛,体现了佛性男女平等的佛教义理。她的顿悟成佛,与善财的渐修成佛,又体现了佛家修习的两条重要途径,这恐怕就是他们共同成为观音胁侍的另一个缘由了。
后院为四出廊的弥勤殿,主供弥勤佛,左右是四臂观音、文殊菩萨、绿度母、宗喀巴等藏密塑像。两侧为韦驮菩萨和密迹金刚。殿左右的地下,分置善财童子立地像,左手持莲花,右手奉仙桃,脚踏海浪花,金光闪闪,童稚可爱。那一种手舞足蹈的样子,简直一个活脱脱招人喜爱的孩子。善财童子谦虚好学,佛殿里的塑像多以一个侍者的身份出现。由于其谦恭侍奉的情态,更符合人们的心理要求。因此在元代之后,又渐渐成为观音菩萨给人们送子的样板了。
近年中,下善财洞的住持能修法师,在前院之北兴建了一处接待信徒的四合楼式精舍,寺宇背靠的山脚,挖地五尺,以水泥浇铸筑就了一条几十米长的高台。高台之上,一字儿新建了10座楼阁式宝塔,六角六面,一色涂红,黄琉璃饰檐,玲珑俊秀,中有一座高出(为七层,其余为五层),在碧山绿树的映衬下,分外秀美壮观,为善财洞和黛螺顶增添了不少美色。在十塔之西,还建起一座汉白玉墓塔,高台四周置栏杆,左右设踏道,别有一种雅韵。寺西开阔地,正建设一座千余平方米的大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