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永康驿中
元代张可久曲作
《喜春来·永康驿中》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张可久的一首即兴小曲,主要描写了作者途中遇雨的情景和清新的感受。全曲灵动、鲜活自然,将自然之景色赋予人之形态。此曲形象地表露出作者性好自然的纯真之态。
作品原文
【中吕】喜春来1·永康2驿3中
荷盘敲丽珠4千颗,山背披云玉一蓑5。半篇诗景费吟哦6,芳草坡,松外采茶歌。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喜春来:曲牌名,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两叶韵、三平韵。
2、永康:又称丽州,隶属今浙江金华。
3、驿:驿站。
4、珠:雨珠。
5、玉一蓑:像一件玉蓑衣。
6、吟哦(é):构思。
白话译文
雨水敲打着荷叶,溅出的水花像无数珍珠。山上面云雾缭绕,宛若披了件玉制的蓑衣。我把这景致写成了半首诗,费尽了力气。长满芳草的山坡上,松树那边传来了采茶人的歌声。
创作背景
这首精练的小令是张可久行至永康,因逢阵雨滞留驿站见雨中风光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开头两句写初夏雨后荷塘以及山上积云。“荷盘敲丽珠千颗,山背披云玉一蓑。”开篇两句对仗工整,“敲”和“披”两个动词的应用,赋予无生命的景物活力,景物形象变得更生动活泼,增强了美感。读者的目光随着张可久的描述,先落在近处雨中的荷塘,只见荷叶随风摇曳,雨滴在硕大的碧玉叶上来回滚动,又移至远处的苍山,极目远眺山脊高耸,乳白色的云雾笼罩在山腰处。而“披云”的“披”字也非常妙,写出了白云随着山形而起伏的样子,这在现实中是可以看到的,是气压极低时才会出现的美妙景观,故经作者一写出来,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中间一句写眼前景象。“半篇诗景费吟哦”瞧着眼前的美景,诗兴大发的张可久作曲吟咏。行至这句,曲子已由美景移到赏景之人,为下文张可久的所见所闻做铺垫。
最后二句写芳草如茵的山边,传来采茶姑娘的歌声。“芳草坡,松外采茶歌。”眼前一切充满了诗意,正当他冥思苦想、仔细推敲之时,从芳草如茵的山那边,传来了采茶姑娘欢乐的歌声。作者闻声寻去,只看到绿意盎然的山坡和苍翠欲滴的松林。伴随着轻快的歌声作者的心也跟着轻快起来,仿佛忘记还要踏上旅途的事。此景此情,更富有诗情画意,诗人亦不觉沉醉其间。
此曲以荷叶、山峰、芳草、松林、采茶女构成一幅春景图。除了“半篇诗景费吟哦”外,曲中字句都描写作者所见所闻。他将常人难以察觉的美发现并扩大在世人眼前,即便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场阵雨,在张可久的轻描淡写下,也变得美不胜收,收。全篇未见一字描摹作者的心境,却让人感同身受,这就是所谓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作者性好天然的纯真之态也表露无遗。
名家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克俭《乔吉·张可久曲选》:“作者在面对自然的瞬间,有的只是静寂空明与悠然自得,什么忧愁烦恼,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辱浮沉,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人生难得的正是这忘情于自然;恬淡而闲逸的宁静心境。千百年之后, 当我们吟哦这首小令时,也还是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
作者简介
张可久,生卒年不详,名久可,字可久,号小山。元代重要的散曲作家,(庆元路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约20岁时,为延揽声誉,求得进身之阶,离开家门开始游历,在江浙行省一带活动。曾在平江路(今江苏省苏州市)客居10余年,后定居杭州。曾任绍兴路吏、衢州路吏、桐庐典史、徽州松源监税等职,仕途上并不得志,一生充任小吏,未能入仕为官,70岁时还任昆山幕僚,直至亡故异乡。张可久一生创作涉及社会提出不多,大多为不平之鸣、闺情之怨。他的作品既精于炼字酌句,又工巧自然。著有《小山乐府》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8:5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