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志始修于1982年,上限一般起于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个别资料适当下延。志书除概述、大事记、人物外,共设专志27篇,依次为: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综合管理、农牧渔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商业、粮油购销、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军事、人事·劳动、民政、教育、科技、文化艺术、文物名胜、卫生·体育、
民俗·
宗教、方言。篇下设章,章下设节,节下设目,目下设子目,计158章、466节。
本志始修于1982年,上限一般起于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个别资料适当下延。志书除概述、大事记、人物外,共设专志27篇,依次为: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综合管理、农牧渔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商业、粮油购销、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军事、人事·劳动、民政、教育、科技、文化艺术、文物名胜、卫生·体育、
民俗·
宗教、方言。篇下设章,章下设节,节下设目,目下设子目,计158章、466节。
嘉祥修志始于明代。明万历年间,知县龚仲敏主修《嘉祥县志》。清顺治年间,张太升主修《嘉祥县志》;乾隆年间,倭什布主修《嘉祥县志》;光绪年间,知县章文华、训导官擢午重修《嘉祥县志》。
嘉祥县位于鲁西南,于金皇统七年(1147)置县,因鲁哀公西狩在此获麟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县治初设在山口镇,正隆三年(1158),因水患由山口镇迁至横山之阳,大定十五年(1175),复因水患,县治由横山之阳迁至萌山南麓,即今址。 1990年,全县辖4个镇、14个乡,710个行政村,总面积971.6平方千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脉多是东北、西南走向。石灰岩地质储量90亿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南部孟良山最高,海拔243.1米。有大小河流共35条,总长362.3千米。县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降雨量661毫米,无霜期211.6天。 1990年,全县人口70.44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壮族等2 3个少数民族,共1770人。 新中国成立前,嘉祥县农业发展极为缓慢,产量低而不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农民改造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植树造林,防治病虫害,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生产不断发展。1985年,嘉祥县被列为全国棉花推广中心县,1986年被列为商品牛基地县。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1766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9790万元。 土特名产质优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大蒜、菊花、细毛、长山药等闻名遐迩,有的为古代贡品,现今畅销国内外。另外,
鲁西黄牛、黄垓大膘牛、青山羊等也是海外知名。 嘉祥工业起步较晚。1949年只有一家国营酒厂,其他为个体经营,依附于农业,分散在乡村和集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基本形成了建材、粮油加工、纺织、家具、机械、服装、化工、造纸等门类较齐全、结构较合理的工业生产体系。1990年,全县拥有工业企业3912个,从业人员4.5万人,工业总产值65081万元,为1949年的1669倍,1978年的26.2倍。 1990年,境内公路15条,总长227千米。县城至各乡(镇) 全部通汽车。济菏铁路横穿嘉祥中部。位于县城武城路南端、洙水河北邻的嘉祥港,设计年吞吐量20万吨。县境南部还建有济宁机场。全县邮路总长度为1411.6千米,其中农村邮路1303千米。市内电话实现自动化,农村电话单机达1052部。商业发达,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额25102万元,为1949年的83.7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1990年,县内职工平均工资19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5元。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旧时的土房已被砖石结构的平房或瓦房所取代。全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4.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8.3平方米。 教育、 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迅速发展。1990年,全县有小学332所,农技中学2所, 初中34所,高中3所,
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10246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有小学教师3714人,中等学校教师1625人。全县有文化馆、站19个,电影院5个, 各类电影放影单位82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站18个,
电视差转台1座。有科研机构3个,科技服务组织22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774人,其中具有高、中级
专业技术职务的1588人。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氏墓群石刻是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曾子庙气势磅礴,巍峨庄严;青山寺四季常青,自古被称为“人间胜地”和“世外洞天”。 嘉祥地灵人杰。春秋时有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曾参;东汉有以信义著称的庐江太守范式;东晋有号称“兖州八伯”之一的太尉郗鉴;北宋有著名文学家王禹?和“苏门四学土”之一的晁补之;元代有刚正不阿的礼部尚书曹元用;明朝有为政清廉的太仆寺少卿黄嘉宾和执政严明的兵部右侍郎高斗光;清朝有农民起义军首领宫文彩和笔记小说《小豆棚》作者曾衍东;民国时期,有曾为冯玉祥将军治病的名医李言让和抗日民族英雄曾志尚;新中国成立后,有著名山东梆子演员窦朝荣,舍己救人的少年英雄郭祥令和灭火战斗英雄吴怀林等。 新编《嘉祥县志》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如在农牧渔业篇中增设了土特名产一章;在自然环境篇中,详细记述了每座山的位置、走向、高度、占地面积等;在文物名胜篇中,增设武氏墓群石刻一章。尤其注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县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的记述。
《修德堂药铺》始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家学源远,累世业医,代代相传,迄今历九代,三百余年,为我县较为罕见的世医,其积累了很多妇科治疗经验,吴氏妇科先后经吴栋、吴文恩、吴来聘、吴瑚、吴凡清、吴世厚、吴殿銮、吴殿勋、吴学科、吴国领九世相传。
,嘉祥县名老中医,继承家学,日诊百人,名扬遐迩,因其医技高超,求诊者全活甚众,被嘉祥、巨野、郓城及周边地区百姓誉为“活神仙”。时值巨野县张油坊村张氏,患产后风,危在旦夕。吴至病家时,已闻哭声四起,知病已危,诊之曰:“宁让病人含药而死,不让病人不药而亡”随施家传绝技,药到病除。郓城县张海村李密忠之妻患血崩,久治不愈,身体虚羸,弱不胜衣,先后经郓城、巨野名家医治,病情有增无减,众医束手,嘱其回家料理后事,后求吴诊治,服药八剂而愈。一时巨野、郓城认为吴能起死回生,传为佳话。晚年著家传秘书《妇人胎前产后良方》集众家之长于一书,立方用药,独树一帜。
,“嘉祥县四大名医之一”,嘉祥县嘉祥村人,幼读私塾,面壁十年,精通四书五经,而后拜师于陶官屯妇科世家吴世厚门下,从师六年,尽得所传,善长内科,精于妇科;1984年3月当选嘉祥县第一届政协常务委员,1987年4月当选嘉祥县第二届政协常务委员。
熟读经典,尽得家传,读书力行,常自滚瓜烂熟,读医书不下百余种,求理亦深,善治各种妇科疾病,尤其对男女不孕不育症,胎前产后病,有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药精当,独树一帜。
吴氏妇科(修德堂药铺),因历经战争及文革动乱,许多珍贵文物牌匾、药柜、药具未能保存下来,实乃一大损失。现存有《妇人胎前产后良方》、《吴氏家传育子秘书》、《吴氏家传妇科秘书》手抄本,此乃传世之作,将为吴氏妇科传承发扬起到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