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台异记》是清代姚莹创作的散文。
作品原文
噶玛兰台异记[1]
皇帝登极之元年六月癸未夜[2],噶玛兰风,飓也。或曰:“台雨甚,伐木坏屋,禾大伤,继以疫。”于是噶玛兰辟十一年矣,水患之岁五,台患之岁三。兰人大恐,为鬼神降灾,不悦人之辟斯土也。将禳之[3]。
桐城姚莹,时摄或噶玛兰通判[4],有事在郡[5],闻灾驰至。周巡原野,倾者扶之[6],贫者周之。请于上而缓其征,制为药而疗其病。民大悦。
乃进耆老而造之[7],曰:“吾人至此不易矣,生人以来,此为荒昧,惟狉獉之番[8],睢睢盱盱[9],巢居而穴处,其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始自吴沙数无赖[10],召集农夫,负耰锄以入荒裔[11],剪荆榛,凿幽险,御虎狼之生番,数濒于死矣。乃筑围堡,置田园,聚旅成郛[12]。既以无所统而相为争夺,大吏以闻[13],天子悯焉,然后为设官而治之。黔首绥和[14],文身向化[15]。今则膏腴沃壤,四民且备[16],城郭兴,宫室毕[17],妇子嘻嘻而乐利[18]。
夫山川之气,闭塞郁结,久而必宣。宣则泄,泄则通,通然后和,天道也[19]。今以亿万年郁塞之区,一旦凿其苞蒙而破其澒洞[20],泽源与山脉偾兴[21],阴晦与阳和交战[22],二气相薄[23],梗塞乍通,于是乎有风雷水旱瘯疾之事[24],岂为灾乎?
昔者羲轩之世[25],纯风古处,百姓浑浑[26],不识不知,未有所为灾者。逮乎中天运隆[27],五臣递王[28],文明将启,而于是乎有尧之水、汤之旱[29]。圣人以为气运之所由泄[30],而不以为天之降殃于人也。不然,德如唐尧,功如成汤,岂复有失道以干鬼神之怒哉?
若夫地平天成[31],大功既毕,则惟慎人纪[32],以保休嘉[33],而于是乎时和年丰,百宝告成[34],宇宙熙皞[35],臻于郅治[36]。苟有失德,肆为淫慝败乱[37],则鬼神恶之,而天乃降灾,此天地之气既通而人事不和为厉也[38]。
今斯地初开,虽风水屡洊而不为异[39],五患水、三患台而民不饥,无有散乱,何也?民皆手创其业,艰难未忘,室家未阜[40],而不敢有淫慝之思也。虽然,吾特有惧焉。惧夫更十年后,地利尽辟,户口殷富,老者死而少者壮,民惟见其乐而不见其艰也,则将有滋为淫佚而乐于凶悍暴乱者。人祸之兴,吾安知其所极耶?然则如之何而后可也?曰:“崇节俭,修和睦,戒佚游,严盗贼。守斯四者,庶乎可以久安而不为灾[41]。禳何为者?”
耆者曰:“善!”乃记之。
作品注释
[1]噶玛兰:清代厅名,清朝在新开发地区设“厅”,为政区建功立业置。噶玛兰即今台湾宜兰县,在台湾东北部。台异:台风灾害。异,灾异。
[2]皇帝登极:皇帝即位,此处指1821年清宣宗道光帝即位。六月癸未:阴历六月初五日。[3]禳(ráng):祭鬼神以求福消灾。
[4]通判清代府的副长官,当时新辟地区也以通判充任厅的长官。
[5]郡:地方行政区划名,此处指府城,当时台湾府属福建省,府城在台湾县(今台南)。
[6]倾者:指房屋倾坍的受灾户。
[7]耆(qí)老:老年人。
[8]狉獉(pī zhēn):未开化之地。
[9]睢睢(suì)盱盱(yū):浑然无知的样子。
[10]吴沙数无赖:吴沙等而下之几个无业游民。吴沙,福建漳州人。1796年(清嘉庆元年),吴沙带领漳州、泉州及广东人民在噶玛兰地区开垦。
[11]耰(yōu):古代用来击碎土块、平整田地的农具。荒裔:荒芜边远之地。裔,边远之地。
[12]聚旅成郛:聚居众人,形成城郭。旅:众;郛:郭,外城。
[13]大吏:指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吏。
[14]黔首绥和:百姓安定和乐。黔首:古代称百姓为黔首;绥;安定。
[15]文身:南方一些少数民话有在身上刺花纹或图形的习惯。此处指未开化的当地人。
[16]四民:古代称士、农、工、商为“四民”。
[17]宫室:房屋。
[18]嘻嘻:欢乐的样子。
[19]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20]苞蒙:为草木包裹遮蔽的自然状态。澒(hòng)洞:也作洪洞、鸿洞。弥漫无际的样子。
[21]泽源:指河湖水泽的水源。偾(fèn)兴:喷发、兴起。
[22]阴晦与阳和交战:指阴、阳二气相互搏击。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的矛盾搏击是万物产生、变化的原因。
[23]相薄:互相逼迫。薄:迫。
[24]瘯(cù)疾:人畜害病。瘯:家畜疾。
[25]羲轩:伏羲和轩辕。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轩辕即黄帝。
[26]浑浑:纯厚质朴的样子。
[27]中天:古人称尧舜时代为中天之世。
[28]五臣递王:指舜时的禹、稷、契( xiè)、皋陶、伯益五个臣子相继协助虞舜治理天下,成就王业。递:相继,相连。
[29]尧之水、汤之旱:相传唐尧时有过九年水患,商汤时有过七年旱灾。
[30]气运:指春、夏、秋冬时序的流转变化。
[31]地平天成:指水土平治,万物得以成就。
[32]人纪:人的纲常准则等道德规范。
[33]休嘉:幸福美满。休:吉庆美善。
[34]百宝:指各种珍贵事物。
[35]熙皞(hào):和美光明。
[36]郅(zhì)治:大治。郅:极、大。
[37]淫慝(tè):荒淫邪恶。
[38]厉:祸患。
[39]屡洊:屡次为害。“洊”,通“荐”,庄稼连年不收。
[40]阜:富足。
[41]庶乎:接近,差不多。
作者简介
姚莹(1785—1853),清代官员。安徽桐城派姚鼐(姬传)的侄孙和受业者,也是桐城派的一代继承者和代表者。他曾三度赴台,先后任台湾县令兼理海防同知、
噶玛兰通判、台湾兵备道(当时台湾最高行政长官,1838年2月—1843年3月)。1823年至1825年3月,还应新任台湾知府方传(车酋)之邀,在台襄助其政务。姚莹在台任职前后达十年之久,对台湾贡献良多。
作品鉴赏
这篇文章写台湾
噶玛兰地区遭受台风袭击后,当地人民以为是鬼神降灾,准备用祭祷消除灾害。作者用谈话的方式,剖析了造成灾害的原因及台湾开辟的历史,告诫人们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事不和”,是“人祸之兴”。要除去灾害,不必去祭祷鬼神,只要做到“崇节俭,修和睦,戒佚游,严盗贼”,就可以得到长期安定的生活。对天灾与人祸,作者更强调后者,这种认识仍有现实意义。对于台风等自然灾害,限于作者当时的认识水平,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