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寺村
武城县下辖村
四女寺村位于武城县、德城区、河北故城县交界处,大运河南岸。
清代恩县多年在四女寺村设立左衙,即恩县第二衙门。故民间有“恩县衙门在寺上”之说。恩县成为华夏仅有的一县两治县份。该村除四女寺的传说外,旧时还有建于西汉,的“四女仙姑祠”和石佛寺、清真寺、玉皇庙、娘娘庙、城隍庙、关帝庙、山西会馆等古建院落十余座。著名自然景观“槐荫清风”,又名“四女遗槐”,曾被列为恩县八景之一。明嘉靖十六年《恩县志》有诗赞“四女遗槐”:
水绕千家市,庭留四女槐。
晴云连叶密,淑气促花开。
日晚玄蝉集,秋深乌鹊来。
西风几摇落,桢干尚堪裁。
四女寺的传说。相传西汉景帝时,安乐镇有一户傅姓人家,为人和善,经常救济穷苦乡邻,颇受百姓称赞。傅氏夫妇年届五旬,膝下只有4个女儿,四女不但姿色出众,而且个个聪慧过人。一年,她们在为双亲做寿时,见父亲并无喜色,便问究竟。父亲长叹道:“为父虽有你们姊妹四个,但如今你们已到出嫁年龄,日后无人为我们养老送终,怎能无忧”。四姊妹便商定,虽无兄弟,我们也能为父母养老。从此,四姊妹就改着男装,矢志不嫁,以共同服侍二老。为表心愿,四姊妹各植一槐,并对天盟誓:槐枯则嫁,槐茂则留”。为争养双亲,四姊妹各暗中用热水浇烫她人之槐,以免贻误其他姊妹青春。谁知热水浇槐,槐愈繁茂,四女只得同室事亲,日夜诵经,卷不释手,以祝父母长寿,遂修道成仙,举家超升。人虽飘然而去,但四棵槐树依然亭亭玉立。后人为纪念四女,便为其建祠塑像,树碑立传。遂将“安乐镇”名改为“四女树”。后又将“四女树”更名为“四女寺”,一直沿传。
四女寺的传说,除流传于周边县份外,还沿运河远扬千里。历代官员及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精美的游记、诗词,对四女“和睦事亲”的美德大加赞誉,使四女寺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2007年,“四女寺传说”已申报省、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程。省、市级申报材料已制作完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获批准。
四女祠建成之后,香火极盛,吸引了来自周围10多个县份的百姓朝拜,渐渐形成庙会。自西汉延续至民国2000余年间,四女寺庙会向无中断。一年两度庙会,舟车辐凑、车水马龙。随着岁月流淌,四女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买卖兴隆,成为当地方圆百里有名的商业集镇。
当年四女寺“山西会馆”用秘方酿造的传世美酒“状元红”,惜在清末失传。这座历史悠久的四女祠,在1957年卫运河拓宽时也被拆掉。这都成为当地文化史上的重大遗憾。当地今仅存四女塑像照片及碑文,其它祠内文物已全部遗失。
《重修恩县志》载有管异之撰写的《恩县四女祠碑》碑文,知县张光祖撰写的《四女传》,后又新挖掘出土道光年间张祥河记《四女寺诗有序》石碑。四女寺村民顾奎龙老人,生前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凭借自己的绘画功底,据记忆绘出了四女寺古建筑效果图及四女寺平面图,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四女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代有都御使郭麟、郭镗;清代红学家郭种德,著有《郭批红楼梦》传世;当代有地理历史学家侯仁之、铁道部前负责人郭鲁等。
四女寺地处京杭大运河码头和“九州通衢”官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10月,驻德州日军沿德(州)恩(城)公路南下,包围了驻扎在四女寺村的恩县抗日义勇军,营长宋景周、副营长李兰亭率部队,在村东阻击日军。击毙日军20余人,打伤100余人。我军官兵200人壮烈牺牲。日军在四女寺村烧杀抢掠。烧毁房屋60余间、店铺3家,杀死村民80余人,抢劫财物无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女寺惨案”。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5 02:2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