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姓小侯(sì xìng xiǎo hòu),汉语成语,东汉时期的一个专有概念,指
明帝时期外戚樊、郭、阴、马四姓的子弟。
李贤注:“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
《
后汉书·儒林传》又云:“显宗(即明帝)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族,别立学舍,搜选高能,以授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
这一为“四姓小侯”所设立的学校又称为“
四姓小侯学”,即洛阳太学中的“贵族学校”,初期可入学的只有四姓子弟。后来功臣子孙皆可入学。
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生长藤蔓延连,辗转攀附。人们常以它的这一特点,来比喻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形象地合称为“瓜葛”。公元59年正月,汉明帝刘庄为祭祀其父而举行聚会时,最先说出了“瓜葛”一词。东汉蔡邕的代表作《独断》载:“四姓小侯,诸侯家妇,凡与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会。”这次祭祀是在洛阳南宫的云台阁进行的。四姓小侯即指外戚樊、郭、阴、马四家,诸侯家妇指光武中兴的功臣及其家属,先帝先后即指刘秀夫妇。在蔡邕看来,这些人与“先帝先后”是有“瓜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