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中国重庆市境内民办高校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Chongqing Institute of Foreign Studies)位于重庆市,是由乐贤教育咨询(赣州)有限公司举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办学历史
2001年11月,四川外语学院和重庆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关于联办“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的协议,重庆市教委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的批复下达。
2002年10月,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正式开学。
2003年12月,教育部教确认学院为“独立学院”。
2005年3月,重庆南方职业培训学校成立,胡培根任校长。
2007年1月,学院与韩国湖南大学正式签订协议结为姐妹学校。
2010年1月,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各教学系正式更名为二级学院。
2011年7月,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同意增列学校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2年1月,音乐学院成立。
2012年5月,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同意增列学校德语、对外汉语、广告学、新闻学、美术学、音乐表演、英语等7个专业为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
2014年4月,学院正式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并正式启用新的印章。4月25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同意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綦江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014年9月29日,綦江校区正式开学。
2017年1月,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授予学院“2016年度金椒奖”。
2017年7月,南方集团新鸥鹏教育集团正式签署“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股权转让协议”。
2018年11月,重庆佳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提出解除股权转让协议。12月,学校取得留学生教育资格。
2019年6月25日,中教控股完成对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的收购。
2020年9月,学校开始招收“专升本”学生。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公告,拟同意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转设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2020年12月,教育部发函同意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转设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同时撤销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的建制,举办方为乐贤教育咨询(赣州)有限公司。
2021年12月13日,学校成立军政教导大队。
2022年4月15日,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7月,艺术学院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国家一级学会)。
2022年,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正式加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国家级一级协会),获批成为专家委员会理事单位。
2023年7月20日,学校成立博雅国际学院。11月18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渝北校区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900人,其中专任教师7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50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65.37%;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3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0.48%,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354人,占45.91%。有重庆市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人,重庆高校优秀辅导员3人, 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重庆市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个,重庆市级重点专业4个,重庆市级应用型转型专业,重庆市高等学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3个,重庆市级精品课程1门,重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5门。
截至2022年5月,学生在国家级及市级学科专业、文体竞赛中获奖1000余项,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或前三名的奖项200余项。2021年,1人获“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特等奖;1人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季军;9人获2021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团体二等奖;学校女子足球队获2021年重庆市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女子甲组冠军,并将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大学生足球总决赛;多名同学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1春季赛事团队一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1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建有日本文化研究所、韩国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教师先后承担国家及重庆市科研项目106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48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近10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3月,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图书馆有馆藏图书138万余册,电子图书152万册,cnki和万方合计5.8万册,学位论文576万余篇,音视频5000小时,1000集教育视频,万方数据库,合计约14TB容量,以收藏外国语言、文学、艺术、经济管理专业书籍为主,兼顾哲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等学科,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智能语音翻译学院,与重庆华龙网集团共建华龙融媒体产业学院,与万物有灵(重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建重庆长江文化创意学院,与重庆(国家)广告产业园、重庆市渝北区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开展校企合作,与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共建“外语翻译人才库”“涉外人才培养共建基地”、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开展ETIC国际人才项目等共建合作、与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共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与綦江融媒体中心共建綦江区国际传播工作室。学校与英国、美国、新西兰、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4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里士满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王学院互为海外校区,积极开展中外联合培养、合作科研、师生互访等各种形式合作与交流。学校积极展开来华留学生教育,每年招收来不同国度的学历留学生和交换留学生。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学院院徽为蓝色圆形,由学院中英文名称围绕变形而成的一个图像组成,象征学院庄重、大气,造型整体周正圆通。
精神文化
厚德、博学、求是、致远
“厚德”:厚,厚实、推崇;德,品德、道德。《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臷物”。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借喻以厚德育人。成语“德厚流光”出自《谷梁传、僖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流者影响也,光者远也,卑者近也”,意为道德深厚,影响深远。厚德意为修养品德。通过厚德,使道德充裕、厚实。“德”,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诚”、“信”及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所以,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厚”其“德”都应该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博学”:“博”,大通也(《说文》),即宽广、广博之谓。《礼记·中庸》中有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现代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博学”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博学”要广泛的猎取,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求是”:求,寻找,探索;是,正确,真谛。成语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涧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即为“求得真是也”,现指根据实际情况,探求事物的规律性,认知事物的本质。求是意为探求真知。要求全校师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认知事物和感悟客观事物,勇于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讲科学,懂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致,有实现的可能;远,即远大的目标。“致远”就是达成远大的目标。
校区情况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有綦江和渝北两个校区。
綦江校区
该校区位于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学府路1号,坐落在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之南大门——綦江区文龙街道东部新城,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
渝北校区
该校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龙石路18号,坐落在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校长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22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