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Xihua University),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是四川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四川工业学院
根据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精神,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国七大行政区分别设立综合性农业机械高等院校的指示,四川省委决定筹建四川农业机械学院。
1960年5月3日,农业机械部第62号文件同意西华大学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校,后来西华大学将校庆日确定为每年5月3日。同年6月下旬,中共四川省委工业部指派原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原成都420厂厂长杨诚为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副院长,主持学院创建工作。7月底,四川省农机厅先后给学校调配了科级干部1名和一般干部9名,又从绵阳抽调一般干部20余名,成立了学院筹建办公室。
1960年8月,根据中国第一次农业机械厅(局)长会议精神,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招收了第一批两个本科专业(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300名学生。在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校址还未确定的情况下,该校将学生借读于重庆市西南农学院,将行政财务人员借住于成都市四川省农机研究所。随后近一年,杨诚原副院长领队,先后在内江、自贡、宜宾、彭县、邛崃、郫县等8个县市选择和比较校址。最后,杨诚副院长向省委建议,将校址选择在郫县四川农业机械化农场和郫县四川农业机械化学校(省级中专校)附近。
1961年9月初,四川农业机械学院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该学院从原四川省农机化学校共接收了土地234亩(其中房屋建筑、道路、沟渠、运动场、拖拉机教练场、园林等占地170.74亩,耕地63.26亩)。
1964年7月,四川农业机械学院第一届本科学生224人毕业。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全院师生停课闹革命,学校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1966年~1971年,该学校停止招生,送走4届毕业生,共计326人。
1972年3月下旬,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按照四川省招办规定的指标,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恢复了招生工作,派出招生人员到四川各地,招收了三年制的三个专业工农兵学员129人。
1972年7月28日,四川省革委会决定,将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
1974年3月,四川省高等教育局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基建拨款150万元,修建一座教学实验楼,总面积15274平方米,这是该学院首个单体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建筑物。
1977年6月11日,成都农业机械学院为加速农业机械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函授教育,于1975、1976两年分别与郫县、新都两县联合举办了两期农机函授大学,先后共招收以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为主的学员1833人。
1978年4月17日,成都农业机械学院获批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都农业机械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当年该学院为1977、1978两个年级的731名同学授予学士学位。
1983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成都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
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同意四川工业学院1985年招收“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机械制造和铸造”三个专业硕士生共10名。
1985年6月27日,四川工业学院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6名,以及4名进修教师。
1983年到2003年是四川工业学院快速发展时期,该学院先后承担“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截至2003年,该学院已有6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14门省级重点课程和2门省级精品课程。
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1年4月7日,为解决中学师资紧缺问题,温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发文决定在地处灌县塔子坝的温江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址创办以培养中学师资为目标的地区级师范学校——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同年8月,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招收了501名新生。9月10日,“五·七”师范学校举行了首届新生开学典礼,首届定为“1972级”。
1972年11月19日,温江地区革委会正式下达文件,决定将“五·七”师范学校迁往原彭县师范学校校址。
1973年8月完成迁校,9月初,在彭县新校址举行了开学典礼。
到1977年底,“五·七”师范学校已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职数师50多人,组成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7个教研组,“五·七”师范学校从1971年招收首届(1972级)学生到1977年招收的1979级学生,共招收六届1620余人。
1979年7月,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经地委批准更名为“温江地区师范学校”。
1979年9月1日,温江地区师范学校正式挂牌和启用公章。
198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发文增设温江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实现了晋升专科的发展目标。
1985年初,温江师范专科学校已经发展到6个系(中文、政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在校学生1300人(包括委培生、走读生351人),教师119人,占地面积58亩,校舍面积28941平方米,藏书17万册。
1985年,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9月25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温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成都师范专科学校”。11月1日,学校举行更名暨校牌揭幕仪式。更名后的成都师范专科学校仍由省高等数育局主管。
根据四川省教委《关于省普通高校更名的通知》,1993年10月“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该学校开始招收本科生。截至2002年秋,该学校规模已招收新生2400人,在校生达48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达3000人,设有中文、英语、政史等11个系,36个专业。
四川省经济管理学院
西华大学人南校区的前身是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981年,国家经委为引进国外管理知识和理念,决定在中国国内五个重点城市建立与国外发达国家合作的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其中一个设在西南,最终确定在成都,作为中国政府与加拿大政府的合作项目。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简称中心/学院)应运而生。
1982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同时建立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两个名称,一套机构,中心/学院开始运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国外管理经验和方法而建立的主要培训基地之一。
1983年~1992年是办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该学院以继续教育为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辅,培养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干部。
1992年~1998年是该学院办学的第二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该学院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多层次多方面办学,探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发展道路。
1997年7月,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四川省教委进行的评估验收中获得了“四川省优秀成人高校称号”并且成为了四川省向国家教委推荐的“全国优秀成人高校”。
1999年5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关于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更名的复函》,同意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四川经济管理学院”。
合并发展
2003年4月,原四川工业学院与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了合并,合并后的学校就是西华大学。
2008年9月25日,原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正式并入西华大学,原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正式称为西华大学人南校区。
2013年5月,西华大学入选“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0月,获四川省第一批“2011计划”认定;11月,获批
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
2014年5月,该校被列入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名单。
2017年,西华大学入选首批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0年7月2日,西华大学加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10月,西华大学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该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022年3月,西华大学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8月,
西华大学受损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11月,该校成为四川省首个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高校。
2023年6月,西华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Ⅱ类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Ⅲ类学科。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西华大学下设21个学院,共有99个本科专业(其中75个专业在2024年招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西华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3个四川省“双一流”贡嘎计划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面向中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西华大学拥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1000余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80余人次。同时聘请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特聘教授。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西华大学获批1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建设,拥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等20余个。获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新农科项目、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400余个。该校还有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2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的通知》,西华大学共有13项成果获奖,3项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其余10个奖项均为该校独立完成。其中《“一干三支三融合”培养服务西部“五得一能”人才的西华实践》等3项获省级一等奖,《“卓越引领、产教融合、多维协同”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实践项目》等10项获省级二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单位。截至2024年5月,该校与四川省教育厅、应急管理厅共建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共建城市灾害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天府研究院”;与四川省住建厅共建消防工程学科;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开展农机、食品领域合作。并先后与东方电气、中航工业、中国石油、大唐水电、中国建材、四川交建等骨干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合“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建设丘陵山区“万亩无人”示范农场、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
2007年西华大学成立西华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2014年该中心升级为四川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2019年3月,西华大学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深化校际合作,联合推进中文本科“2+2”双学位项目,共同为印度尼西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文+”复合型人才;2022年,学校在泰国设立西华大学泰国曼谷易三仓校区,是该校首个海外校区,推进本科“3+1”和硕士“1.5+1.5”双学位项目等,与易三仓大学联合招收泰国及其它东盟国家的优秀学生来校学习。截至2024年5月,西华大学建有国家民委“日本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省“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广泛开展师生交流交换、人才联合培养、学术科研合作等活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西华大学拥有3个教育部科研平台,25个省级科研平台,获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8个、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西华大学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900余项,累计获部省级以上各类成果奖60余项,连续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奖励,高水平论文、千万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西华大学拥有图书馆3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59964.66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7909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771737册,当年新增47104册,生均纸质图书63.86册;拥有电子期刊585552册,学位论文5393189册。2022年图书流通量为17658册次,电子资源访问量18777228次,电子资源下载量358.37万篇次。图书馆每周开放105个小时,建立了基于RFID的图书馆OPAC-汇文MIS系统,采访、编目、期刊管理、借阅、书目检索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2012年成为俄罗斯《文摘杂志》统计源期刊;2006年成为美国《化学文摘》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统计源期刊;1998年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1999年被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全文收录;1994年选入CSTA国家数据库,被中国科技情报所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指南》;1992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1989年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1984年被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E51140A)收录。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创刊,双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系“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台湾华艺CEPS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是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原《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更名而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与管理类学术刊物。主要开设西部经济、三农问题研究、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应用经济、贸易经济与对外贸易研究、产业经济、共享经济、旅游经济、健康经济、房地产经济、经济与法、企业管理、金融与保险、财务与会计、投资与证券、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与税务、国民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信息资源管理等栏目。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旗为墨绿色底白字的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毛体的“西华大学”字样及校名英译全称,左上角配以学校白色镂空校标,校旗色彩与校标相协调,象征学校蓬勃的生机和办学活力。
西华大学的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为圆形徽标,英文校名以弧形围绕“西华”二字;“西华”二字采用白色篆字,从右到左,居图案中心;校训“求是、明德、卓越”居图案下方;“1960”代表学校建校的年代。
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红底白字校徽,研究生佩戴蓝底白字校徽,本科生等佩戴白底红字校徽。
精神文化
“求是、明德、卓越”是西华大学的校训。
西华大学的前任校长刘清友认为“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对初入校园学子的启示为:第一,求真求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大学是求学之道,需要在“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引下,全力以赴;第二,明德修身,以赤子之心拥抱未来的世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先“修身”,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三,追求卓越,面对充满梦想和创新的时代,更应追求卓越,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不断突破“小我”,在与国家共奋进的道路上,成就真正的“大我”。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西华大学有学生社团90个,涵盖文化艺术、学术科技、志愿公益、创新创业等多个类型,注册会员8千余人。每年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社团博览会、西青科创汇、传统文化月、校园歌手大赛等大型活动,社团自主承办活动300余场,参与学生万余人。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西华大学拥有郫都、宜宾、彭州、人南、五个校区,校园面积近4000亩。
郫都校区
西华大学郫都校区是该学校的校本部。郫都校区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该地址也是西华大学的法定注册地。
宜宾校区
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000亩。截至2024年4月,宜宾校区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依托,围绕新能源汽车工程等,建立学科交叉专业群,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设有纳米材料与技术、增材制造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工业设计、文化产业管理等1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5大学科门类,在校生共计8800余人。
彭州校区
西华大学彭州校区坐落在彭州市中心,距成都市区、校本部约二十千米,是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办学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00亩,成立于2019年6月,截至2022年,彭州校区设有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2个专业。2021年12月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在彭州校区挂牌成立,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西华大学三方共建,授权西华大学管理,依托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办学是省委省政府立项建设的四川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重要工程。
人南校区
西华大学人南校区的前身是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37号。人南校区为西华大学的成果转化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以及企业孵化中心,依托于“武侯区西部智谷”“郫县现代工业港”“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巴中西华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的建设服务相关行业和区域的产业园区。
易三仓(泰国)校区
西华大学泰国曼谷易三仓校区成立于2022年5月,将于2024年9月招收第一批注册学生。该校区开设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和中文(商务汉语方向)等,联合培养模式为本科“3+1”和硕士“1.5+1.5”双学位模式。该校区主要面对易三仓大学在读学生以及泰国当地和东盟地区招生,学生先后在泰国、中国开展学习,顺利毕业将获得西华大学和易三仓大学两校颁发的学历学位证明。
校园环境
西华大学校园面积近4000亩,拥有体育馆、网球场、运动场、艺术大楼、楠苑、水榭长廊、水木西华苑、明德广场、临水而建的第六教学楼、以及图书馆等风景及建筑。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科教界、政界、商界都有西华大学的校友,如王华明、陈次昌、宋睿等多人。
所获荣誉
学校排名
2023年,西华大学在US 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球第1805名,亚洲第691名,中国第262名;工程学科排名居全球第964名,中国第187名,四川省第7名。
截至2024年4月,西华大学位列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307名。
学校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