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College of Movie and Media,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是四川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99年开始在文学院招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西部地区最早进行本科招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03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办。
2004年,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创办。
2006年,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创办。
2007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创办,设计艺术学下设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2009年,数字媒体学院成功申办动画专业。
2011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创办,于2012年开始招生。
2012年,广播电视编导入选四川师范大学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原数字媒体学院动画系正式成立,“广播电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获批。同年11月7日,成立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撤销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数字媒体学院与软件重点实验室合署办公。12月13日,数字媒体学院召开部门工会、二级教代会的成立大会。
2013年11月,广播电视学专业入选首批“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同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入选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014年,“戏剧”和“电影”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获批。同年9月15日,数字媒体学院实验室工作小组成立。
2015年9月7日,数字媒体学院成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9月28日,原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10月,原数字媒体学院动画系正式更名为影视与传媒学院动画系。
2019年,广播电视编导入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和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点。
2020年,播音与主持艺术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戏剧影视导演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学院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艺术”(含广播电视领域、戏剧领域、电影领域)对应调整为“戏剧与影视”。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开设7个本科专业,设有7个教学系。
本科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教学系:广播电视编导系、戏剧影视导演系、数字媒体艺术系、广播电视学系、网络与新媒体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学科建设
据2024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招收戏剧、电影、广播电视、造型艺术研究4个方向的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截至2023年9月,学院有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戏剧与影视
师资力量
据2024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教职工125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8名,副教授38名,硕士生导师52名。有新闻传播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1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文化领军人才”2人。在专业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者达5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达92%。
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骆平
全国优秀教师:汪清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骆平、刘广宇、李自强、刘路
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委员:杨小锋
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文化领军人才”:刘广宇
四川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汪清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肖卫东
(备注:名单列举不全。)
教学建设
据2024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四川省卓越新闻人才教育培养专业。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有1个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点。2021年至2022年7月,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有3门课程被认定为四川省一流金课。
据2024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拥有适应专业发展需求与满足学生实践环节需要的专业机房、专业画室、拷贝室以及功能完备的新闻传播实验实训设备与场地。同时,学院拥有四十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与省内外相关行业及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2021年11月,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拥有1个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建设项目;中心具有支撑各专业交叉融合的实验分室40余间,面积近5000余平米,实验仪器设备2500余台件,设备总值近3600万元;中心按照学科融合和功能定位下设戏剧与影视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造型艺术实验室四大实验群,承担本科、科学硕士、专业硕士的实验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其它专业实践教学、学术活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导演
四川省首批卓越新闻人才教育培养专业:广播电视学
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建设项目:戏剧与影视实验教学平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影视剧作基础(线下型)、构成艺术(线上线下混合型)
四川省一流金课:3D多面透视投影成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构成艺术(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构成艺术(课程思政示范课)
(备注:名单列举不全。)
据2024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学生作品多次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赛事中获奖。2012年12月,学院学生与文学院组成的参赛代表团队在中国大学生游戏设计大赛“金辰奖”中获得8个奖项。2016年11月,学院2支团队在学校2016年“务实杯”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比中分别获评优秀重点团队和优秀专项团队。2018年8月,学院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基于人脸识别的上课在线点到APP》成功申请国家软件著作专利。2022年10月,学院学生在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省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9项,在国赛答辩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22年,学院共有45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同学获得76项奖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16项、单项奖20项。2023年,学院共有257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同学获得141项奖项,其中,A类赛事4项、A类选拔44项、B类41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49项、优秀奖30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北京电影学院影戏美术设计与游戏设计研发中心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实验室”、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创作基地、国家数字技术产业振兴基地(成都基地)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实验室、四川省科技厅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分中心、西部影视艺术与产业协同研发中心、新媒体研究所、西部传媒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剧作创研中心。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有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广电高清实验室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四川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据2024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近年来获得纵向项目包括国家级、教育部、文化部、四川省科研项目等其他项目共计18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有22项,横向项目23项,出版专著近50部。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logo以大写字母“M”为主体,代表着“Movie”和“Media”。
社团活动
截至2023年10月27日,有7个学生社团挂靠学院,包括嗨剧社团、葉月日语社团、欣影社团、Cw电子竞技社团、Show数字艺术公社团、长板启智社团、VOLE音乐社。
2012年3月21日,数字媒体学院社团部联合show数字艺术公社举行微型展览,主要展示了一系列由学院师生创作的CG作品和动漫原画作品。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领导班子.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影视与传媒学院logo.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9 17: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