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卫生学校
一所创建于1951年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四川省乐山卫生学校,成都校区医护类专业校区,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团结大学城四川科技学院,联合成立川科护理学院(卫校),是一所创建于1951年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淀与发展,现已是“省部级重点中专”、“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学校拥有1个部级培训中心、1个省级教育研究室、1个市级培训中心,拥有2个二级乙等附属医院,1个国际远程教育实验室和与INTERNET联网的校园网络,拥有国内最早、最大的中等卫生学校计算机命题系统软件。
学校简介
建校近5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医疗卫生第一线培养综合型实用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两年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正确定位、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模式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提出了坚持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以“人—环境—健康—教育”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素质教育为基础平台,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为资源平台,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快适应、科技与人文整合的综合型实用人才”。立足中专,面向高等职业教育,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以“创国重”为契机,开放办学,全面发展,使学校在规模、结构、层次、质量、效益、速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建成了卫生部全国护理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中等医学教育研究室,华西医大临床医学乐山教学点。
基础设施
乐山卫校占地138亩,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图书馆,体育设施齐全。现开设有8个中专专业,3个联办大专专业,在校生3000多人。学校已形成了一个以普通中等教育为中心,中、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以护理专业为龙头,集社区医学、妇幼医士、预防医学、检验、药剂、口腔、计划生育、高等护理、临床医学(专科)、农村医疗(中西医结合专科)等专业齐全的成人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函授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师资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师资力量
乐山卫校有一个坚强、务实、开拓、创新、高效的领导班子,校领导一班人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以“创国重”为目标,以改革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在短期内使学校在规模、效益、质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按“立足中专,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特别加大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总体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适应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每个骨干专业都有专业带头人,每个学科都有学科带头人,各门课程有骨干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86.49%,具有中级职称资格和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5.68%。实训指导教师均为中专及其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实验辅导教师占70%。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1.98%。科研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7.58%,教研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6.37%。
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监控,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学生历届全省统考成绩都名列前茅,其中1998年获全省统考第一名。
就业工作
学生进校后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学完共同的基础课后,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志愿重新选择专业,再进行两到三年的分流教学,缩短了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教学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就业率,实现了人才的“供需对路”。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转岗创业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0%以上。学生的英语、计算机“两证”等级证书获得者达70.08%。
所获荣誉
2003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院校。
2007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学院被乐山市授予“乐山硅材料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2011年,被乐山市授予“乐山市物联网教育培训基地”。
2012年,被四川省社会劳动保障厅评为“四川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012年,被四川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省人社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评为“国家西部旅游专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外界评价
乐山卫校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医院纷纷录用乐山卫校的毕业生。1999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的11名乐山卫校的实习生被评为该院“病员最满意的护士”。1997年以李进副省长为团长的四川省卫生管理高级代表团在新加坡考察,看到24名四川籍护士中就有6名是乐山卫校的毕业生时,对乐山卫校这一面向世界的特色教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教学改革
学校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调整了课程设置、革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按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方向,拓宽专业适应面,改造了2个老专业,开发了4个新专业。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快适应、科技与人文整合的综合型实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筑了“活模块、多层次、都成才”的人才立交桥。同时,进行了弹性学制和部分课程实行学分制试点。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全体性、全面性、创新性、主体性、开放性,以能力为本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了模块式教学,淡化学科、强化综合、增加人文、突出实践、体现社区,相关课程和专业归并,删减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大专业、大学科教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4 17:54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