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是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直属的综合性环境科研机构,创建于1977年9月,前身是四川省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经四川省编委批准,于1996年4月更名为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暨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随着环境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四川省环科院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职能作用,两单位于2008年独立分设,成为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人员构成
2012年,四川省环科院编制为153人,实有人数273人,其中行政人员11人、专业技术人员240人,工勤人员 2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265人,占全院人员总数的97.1%。其中:博士10人、硕士136人、本科76人、专科31人、其他12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24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数为5人,副高级职称人数为53人,中级技术职称人数为98人,初级技术职称为84人。四川省环科院目前拥有
注册环评工程师48人;
注册咨询工程师10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3人;
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7人;持有水保证书者47人;持有上市核查证书者7人;持有节能评估能源审计报告编制培训合格证书20人;持有建设项目施工环境监理技术人员培训合格证书9人。
近年来累计引进海外人才8人,分别涉及水污染治理领域、生态学领域、环境工程领域、大气环境领域、环境管理等领域。
职能
四川省环科院是目前四川省内唯一的综合性省级环保科研单位,立足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环境行政服务、为政府环境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撑,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信息服务,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目前内设机构有:环境生态研究所、环境规划研究所、环境政策法规研究所、环境统计所、水环境研究所、大气环境研究所、固体废弃物环境研究所、清洁生产研究所、环境咨询评价一所(非污染生态环评研究所)、环评二所(战略环评研究所)、环评三所(项目环评研究所)、编辑部等十二个科研部门及科技业务处、总工办等相关管理部门,另外下设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和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具体职能如下:
(1)政策法规研究: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省重大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措施,为环境管理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环境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及法规等方面的研究。
(2)环境风险防范、环境预警、环境应急技术研究:为应急现场处置提供技术保障;对突发环境事件损失、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提出生态环境恢复的建议;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及效率进行评估,并提出修订意见。
(3)规划制定及方法研究:承担全省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流域或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及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规划技术方法研究。
(4)环境统计研究:开展环境统计与经济数据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环境统计调查研究;参与环境统计检查;承担全省统计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
(5)环境标准、技术方法等的研究: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区服务功能状况,污染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生态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的技术方法、规范、基准、标准的研究。
(6)开展环保科技交流与合作:协助省环境科学学会开展学术交流等事项,编发《四川环境》杂志,推动省际、国际间环保科技的交流合作。
(7)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与咨询:包括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验收、清洁生产审核、污染治理、生态恢复、水土保持等业务。
成果成就
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省环科院在生态环境保护科研、环境规划与评估、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开发实力,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省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数十项,其中包括《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四川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四川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实施方案》、《四川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研究》、《“十二五”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规划》等多项重大研究。在汶川大地震后提供技术咨询并进行环境安全信息发布,制定应急方案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方案,在环境应急事故处理、次生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省环科院还承担了成渝经济区等重大区域的战略规划环评工作,出色完成了四川省石化及下游产业、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光伏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东汽汉旺基地灾后重建项目、一汽-大众35万辆轿车项目、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三期扩建项目等四川省几乎所有重大产业发展规划环评,成功编制了全省80%以上的城市规划环评。
四川省环科院正在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共有6个,分别为:四川省生态功能保护效益评估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环境保护移动源污染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业废水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已建设3个野外观测研究基地,在建1个野外观测研究基地,未来将逐步构建起我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观测网络。四川省环科院现有实验场地约1500m2,其中,分析测试实验室500m2,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实验室约100m2。未来还将建成20000m2科研实验楼、实验厂房,为项目的正常开展与完成提供了场地保障。此外,四川省环科院分析测试实验室已配备有
离子色谱仪、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便携式氨氮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便携式TOC分析仪、便携式COD测试仪、
溶解氧测定仪、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
烟气分析仪、单组分
气体分析仪等分析设备70余台(套),总价值400多万元,可以保证相关实验的正常开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四川省环科院培养造就了一批环境科技拔尖人才,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科研手段。取得了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中国工程咨询甲级证书、国家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等资质,是全省环保科技技术中心和人才中心。近年来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项,其中50多项获得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或进步)奖,其中包括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特别奖,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获得发明专利9项、
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2011年还获得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自建院至今,一直积极务实地开展环境科学领域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瑞典、美国、挪威、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在水环境治理、固体废物处置、恶臭污染防治、污泥治理、清洁生产、环境管理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建立了相关环保产业。此外,还与瑞典、日本、德国、荷兰及新西兰在节能减碳、水污染复合解析、生态工业园区、生态规划及建设、沿海海洋生态等领域开展了引智项目合作。2012年四川省环科院与
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成都山地所等22家单位共同成立了“四川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推进环保产业关键、共性及重大前沿技术的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推广新技术、提高四川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环保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思路,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
四川省环科院将继续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经验,不断整合相关资源,使科研平台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前来实验室访问或开展合作研究,计划建成四川省和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