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图》是元代画家
李衎创作的一幅画纸本
水墨画,前卷现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后卷现收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清图》纸本,约在
明代中期被分为两段,前半卷现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画慈竹、笙竹二丛。上有赵孟頫、元复初题跋;后半卷画梧竹兰石,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后半卷有明代周天球题跋。
画家自题于后:“大德丁未秋九月,王元卿道录送到此纸,求予拙笔,事多未暇,明年春正月一日,始得了辨。灯暗目昏,自视之,不知何如也。息斋道人蓟丘李衙仲宾题,后押,李衙仲宾白文印。息斋朱文印。
元代画竹的风气很盛行,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钩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渲染,有大写意的风度。李衍则是水墨竹画的代表人物。
图卷起首绘秀润的湖石,作者继承了五代董源的山石画法,石面皴以长披麻皴,通过线条的浓淡疏密,显示出石体的结构及层面。二石间夹以青竹四竿,竿以侧锋淡墨画出;竹叶错落穿插,峥嵘向上,中锋行笔,叶尖处笔笔出锋,益显俏拔。石后兰草隐现,兰叶用“柳叶描”法绘成,显示出潇洒飘逸的物性,再往下又是竹影婆娑,梧桐挺拔。梧桐树干连勾带染,苍老厚重。梧桐叶用“没骨”法,朴茂蓊郁。四清聚一画,各有物态特征:石的厚重,梧桐的朴茂,竹之俏拔,兰之洒脱灵秀,均得到充分的表现,而且穿插自然,相映成趣。尤如四君子各具性格特征,但都显现出高洁的品德。画法上,此图表现出的水墨技巧十分熟练,笔法潇洒浑厚,不落蹊径,用笔中的取峰、顿挫,长线条挥洒以及有墨竹墨兰组织的随机性,都与书法如出一辙,至于其用笔的爽劲和果断亦非同一般。
画中画二石,网浑清润,石后数竿秀竹,清健有力。工整而极潇洒,兰草由石间伸出,柔和舒展,欲断还连。图下方竹影婆娑,旁出的一枝细劲的新篁,给人以雨后蓬勃之势,竹间的两株梧桐,飘忽似烟之态极富韵味。画中枝叶虽密,但笔笔秀雅简洁,墨色浓淡相宜,变化自然。画上有作者的题跋“大德丁未秋九月。王元卿道录送到此纸。求予拙笔。事多未暇,明年春正月一日,始得了辨:灯暗目昏,自日视之,不知何如也。息斋道人蓟丘李衍仲宾题。”后钤“李衍仲宾”白文印、“息斋”朱文印。除此之外。还有周天球一跋。
由于是卷装,梧桐和竹子多截取中段摄入画面,并采取了王庭筠《古木幽槎》构图方法,用笔沉着稳健,虚虚实实都被交待得清清楚楚。墨色淋漓清润,结构层次和空间处理得也十分恰当。整幅画面繁而不乱,疏密有致,给人一种身临竹前的感觉。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家
陈振濂:《四清图》中所表现出的水墨技巧的熟练程度简直让人惊诧不已。用笔中的取锋、顿挫长线条挥洒,还有墨竹墨兰组织的随机性,都与书法如出一辙。至于其用笔的爽劲和肯定果断毫不犹豫,更非一般专攻工笔习惯于朽底慢描者所能具备。
前卷现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后卷收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衎(1244—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元大都(今北京)人,仕至集贤殿学士。他平生擅长画竹,继承了金文同、王庭筠等画竹名家的成就,又曾深入江南竹乡深入观察,还出使过交趾(今越南),到各处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和特点,深得竹之“理”,是一位既有深厚传统绘画功力,又师法自然的画家。他的画风严谨,传世作品有双勾着色的《双勾竹图》《沐雨图》等,并著有《
息斋竹谱》7卷,对竹的结构品类、生长规律及画法详加剖析,既重写意又重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