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冢
山东省淄博市境内景点
四王冢是山东省淄博市境内景点,门票免费。
四王冢介绍
四墓自西向东为序。其一,高30米,周长140米;其二,高34米,周长157米;其三,高22米,周长190米;其四,高23米,周长130米。4墓间距总长541米。 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名因齐,田齐第四代国君。在位期间任邹忌为相,励精图治,任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将,国威大振,使当时齐国列战国七雄之首。 宣王(公元前320~前301),名辟疆,威王之子。在位期间,“稷下学宫”大盛,游说之士达数百人,齐国成为当时中国主要的思想文化中心。 湣王(公元前301~前284),名地,宣王之子。在位时遭燕、秦、三晋的合攻,?王出亡莒。公元前284年,楚使淖齿将兵救齐,谋与燕分齐地,遂杀湣王。 襄王(公元前283~前265),名法章,湣王子。
四王冢的由来
民国九年(1920年)所修《临淄县志》载:“齐四王墓在县南,牛山东。《齐记补遗》云:“齐威、宣、湣、襄四王墓。《魏书·地形志》作四豪冢。”巍巍四墓,壮如山丘,路人无不瞠目而视,远方客人驻足赞叹。它就象四个巨人,似乎仍在吟唱着战国“七雄”之首那段辉煌的历史之歌。
齐威王,田姓,名因齐(有作婴齐),公元前356年即位。初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酒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史记·滑稽列传》)朝中大夫淳于髡善说隐语,他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也。”(见《月上》)齐威王醒悟,对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齐威王立时召集全国七十二邑大夫到都城临淄,先用油锅烹了荒于政事,投机钻营,贿赂朝中官员为他说好话的阿邑大夫和十多个贫赃枉法的朝中权贵,同时褒奖了忠厚正直,勤于政务的即墨大夫,加封万户。由是国人震惊,不敢再隐过饰非。自此,齐威王一改往日恶习,日日亲临朝政,齐国大治,诸侯畏服。并于公元前353年出兵救赵,前341年救韩,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打败了强大的魏国,从而雄霸东方,成为当时势力强大的战国“七雄”之首。由此可见,齐威王不愧是一个知错能改,且有雄才大略的贤明君主。
齐威王死后,公元前320年,齐威王的儿子田辟疆即位,即齐宣王。
齐宣王秉承霸业,富国强兵。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干预,不到两个月就攻占了燕国的都城——蓟(今北京市城西南部)杀了燕王,差一点就把燕国灭了。韩、赵、魏等国纷纷到齐国朝见,齐国的威望在诸侯国中大大提高,充分显示了当时齐国国力之强盛。齐宣王另一建树,就是进一步扩大了“稷下学宫”规模,招揽天下贤士,发展文化事业,使“稷下学宫”达到了鼎盛时期。他说:“寡人忧国忧民,因愿得士以治之。”(见《战国策·齐策》)《史记·田敬仲世家》载:“宣王喜文字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齐宣王可以说是治国有方,因人善用,进一步巩固了齐国“七雄”之首的地位,为发展齐文化做出了贡献。
齐湣王是齐宣王的儿子,名田地,公元前301年即位。齐湣王即位初期,依仗力力强盛,公元前288年,与秦武王相约,分别称为东、西帝。后恐激怒诸侯,取消帝号,合纵攻秦。公元前286年,约楚、魏联合攻宋,尽分宋地。而后转而攻楚军,从而全部侵占了淮北的辽阔土地。接着又入侵三晋,令卫、鲁、邹三君入齐称臣。并扬言取用天子而代之。此时,齐湣王可以说是气益骄恣,不可一世。这当然引起了各诸侯国的忌恨。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韩、魏、秦五国伐齐。燕军直抵临淄,齐湣王东逃莒城,并求救于楚,反被楚将所杀。齐湣王本来可以依靠强大的国力,称雄诸侯,完成霸业。然而由于他骄傲专横,目空一切,飞扬跋扈,激怒诸侯,群而攻之,落得个可悲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齐湣王死后,齐将田单在即墨巧布火牛阵,突袭燕军,并乘胜追击,所到之处,国民奋起响应,齐军很快尽复齐国失地。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即位,即是齐襄王。
齐襄王接受齐湣王的教训,与诸侯修好。但齐国由于经过了几近灭国的战争以后,国力大伤,齐国的地位,也已在不如前。齐襄王在位19年,公元前265年卒。
齐威、宣、湣、襄四王,可以说贯穿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生产条件尚不发达的时候,建造如此高大封土的墓葬,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齐国力之强盛。据考古部门发现,“四王冢”前后各有四座无封土的小墓葬,当是殉葬墓。
1982年6月淄博市人民政府于墓北立石碑一方,上书:“四王冢”,以示保护。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2 13:46
目录
概述
四王冢介绍
四王冢的由来
参考资料